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外滩怎样才能让人情有独钟

(2009-01-04 11:30:15)
标签:

杂谈

老外滩怎样才能让人情有独钟

   12月4日有两则宁波老外滩的新闻颇耐人寻味,一则来自《现代金报》,消息称,3号下午,新年“星期六·相约老外滩”开幕式在桃渡公园启动,非洲土著们穿着皮裙,在台上跳起了动感的舞蹈,台下约有1500多人在“凑闹热”;另一则来自《今日早报》,称,去年12月24日,“费利克斯·鲁林、萨尔瓦多·达利雕塑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展以来少有人问津,并称这是整个老外滩境遇的缩影。3年来,这个比上海外滩还要早20年的开埠区,在投入6亿巨资后,成功地转身为“时尚之地”,却面临“曲高和寡”的境地。
   两位大师雕塑展在美术馆的冷遇与“星期六·相约老外滩”开幕式的闹孟相映成趣,恰好为人们认识现在老外滩的尴尬现状提供了思考的路径,即老外滩打算用高雅文化抑或是时尚文化来吸引人。从上述报道看,老外滩所属江北区似两者都有所注重,但从接下来的“星期六·相约老外滩”的安排看,1月10日计划举办时尚车展,1月17日将举办寻宝嘉年华活动,2月7日在沿江岸线有灯谜会,2月14日情人节还将举办热吻大赛等,显然对后者更感兴趣。
    但我要问一句,这些活动与老外滩有什么内在的文化联系?这些活动可安排在任何地方开展,而且实际效果都一样,闹热一时,终归冷清。这类活动既不能反映老外滩独特的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也不能体现1844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史,故难以让人通过这些活动贴近老外滩的历史和现状,难以体味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韵味(这恰是改造者着意打造的效果),人们很难由此对老外滩情有独钟。
    论商业竞争力,老外滩肯定不及一江之隔的天一广场,老外滩的魅力也即竞争力在“文化”,只有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由文物、旧、渐旧、新的建筑物构成的建筑文化,如由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等组成的历史文化,如由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构成的宗教文化,如由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等构成的商业文化,再如由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构成的民宅文化,然后将这些文化元素综合起来把老外滩打造成一张文化品牌,让人来了驻足品味,流连忘返,这样才能长久地发挥其聚合人气的作用。
    笔者希望,江北区在做好“星期六·相约老外滩”活动的同时,应进一步明晰老外滩的定位,联系历史,结合现状,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