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因言失学”之风不可长
近日,国内几大知名网站几乎同时出现一个帖子《唐山二中二名学生网上评论学校被开除》,帖子里说:“据网上的信息得知,唐山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及所施行的严管制度不满,便在‘唐山二中贴吧’进行评论。校方知道情况后进行调查,最后开除二名学生。并同时规定全校学生不得再上‘唐山二中贴吧’,否则以开除论处。”对此,学生和多数网友认为处罚过重。目前,此事仍未平息。(12月31日新华网)
从记者调查情况看,这两名学生确实存在捏造事实的错误,但属于可教育之列,尚不至于遭到开除(校方说是劝退)的处分。学校之所以对他们“痛下杀手”,旨在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目的,借此狠刹贴吧中的不良风气。在学校看来,学生匿名发帖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形象、声誉,连老师也认为师道尊严正受到来自互联网的自由言说的挑战,故可以把此次“开除门”事件的出现看做是两种观点、两种矛盾的集中爆发。
但学校想过没有,对两位学生施以“极刑”固然能起到震慑作用,但也开了个很不好的先例,即“以言获罚”、“因言失学”。此种处理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该校学生再也不敢在贴吧上自由发帖,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了,更有可能他们再也不敢去贴吧了。他们知道,即使匿名发帖也无法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因为吧主早就被校方“买通”了,校方不仅掌握着随时删帖的权力,而且还能轻而易举查出发帖着的真实身份。即然这样,谁还敢去毫无隐蔽性的贴吧发帖?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校方这么做重创了互联网刚刚给校园带来的自由空气,褫夺了学生在贴吧自由表达的权利。本来校方为学生提供的诉求渠道就极其有限,好不容易有了贴吧这类可以自由言说的公共平台,现在学校又要对其加以严控,这样学生还能去哪里寻找诉求渠道?他们还能到哪里去发泄对一些不合理的校纪校规的不满,对教师一些不当做法的牢骚?事实上,学校即使封杀了贴吧,也无法消弭学生的牢骚,他们照样会寻求别的渠道发泄对校方的不满,这样对校方更不利。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学生在校园网上自由表达意见,校方不妨以宽容大度的胸怀淡然处之,所提意见正确则采纳,不然则不去理睬,对有损学校形象的恶意捏造和谩骂,不能一概冠之以“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帽子严厉处置,而是应采取教育批评的手段,并且对学生进行宪法法律及网德教育,以维护互联网的纯洁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校园贴吧将会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对此都应抱有正确的观点态度,不能将其当作是师生双方的角斗场。任何新生事物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贴吧也是。要紧的是教育者要从维护学生权益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在贴吧中的不理智行为,不要放大了看他们在贴吧中的错误言论,而是要将贴吧当成是一个新开辟的德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发帖,把培养合格的学生网民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使命来承担,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对教育者提出的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应对,做好接受挑战的思想准备。
http://news.163.com/08/1231/09/4UFTIAHC0001122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