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老师要向范美忠学习

(2008-12-26 11:31:20)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孔老师要向范美忠学习

   12月24日,杭州上城区宗文小营实验学校五(3)班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本学期接任该班班主任的孔老师因为普通话不好,不受学生欢迎,他们表示喜欢以前的吴老师,可吴已外调到其他学校。后来,有同学提出,让两位老师PK,同学们举手表决。孔老师同意了。结果,18名同学举手,表示喜欢以前的老师。孔老师就让这18名同学,排着队一起去找以前的老师。学生到了校门口,被门卫拦了下来。再返回课堂时,孔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写份“反思书”,字数按学生“官职”大小从500到200字不等。(12月26日《青年时报》)
   人之常情,面对这样的PK结果,任谁都窝火。好在孔老师毕竟是位老教师,能想出如此富含教育智慧的手段“教训”一下学生,换得别的年轻气盛的老师,还不知会采用什么过激手段发泄对学生的不满。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教育手段仍然不足取。尽管孔老师事后一再辩护,此乃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还说这对独生子女尤其需要云云。可事实是,这样的教育结果必定会使原本天真烂漫、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学会了世故,再也不敢轻易表达对老师的臧否了,说重一点,他们刚刚萌生的民主意识很有可能就此被扼杀了。不是吗?当记者问四个写了“反思书”的学生:“如果现在问你们,喜欢吴老师还是孔老师,你们怎么回答啊?”4个学生互相看了看,犹豫了下,异口同声地说道:“两个老师,都喜欢!”
   这样的挫折教育结果怕是出乎孔老师的意料之外吧?这是因为孔老师设计此次“挫折”教育的初衷不够纯粹,其中夹杂着发泄私愤的目的——通过“教训”学生来维护自身威信。同时,教育手段也大有问题:明知出不了校门,还让学生排队去,这不是诚信教育;学生碰壁回来后又不让他们立即回教室,这涉嫌变相体罚;回来后,还让他们写“反思书”(实乃检讨书),此乃教师权力的滥用,有损教育公平。这一方面反映了孔老师的气度不够大,另一方面则暴露了一个更实质性的问题,即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权利。
    这些天,各方媒体又在爆炒范美忠将赴北京就职一事,由此我想起他的一桩逸事,那是卿光亚校长亲口对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说的:他刚来时,确实花絮迭出。他班上有个非常爱看课外书的同学,刚开始鄙视他,他就在课上跟这个同学PK,全班同学当见证人。PK什么呢?比方甲讲一段经典名句,乙必须答出作者;乙讲作者名,甲必须说出代表作。结果他赢了,赢在北岛,学生没读过北岛。后来他跟我讲他赢的时候,那表情完全像个小孩子。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都很高兴,他确实赢得了一部分同学的好感。老范的这桩逸事是否能给老师一点启发呢?我想是的。
    虽说我不欣赏老范地震时的那番高论,但欣赏他的气度和对学生民主诉求的尊重。我认识范美忠,老实说,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眼高过于顶的狂人,但想不到在课堂里他竟会容忍学生挑战自己的权威,且能用这样民主平等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当堂PK,然后赢得学生的尊重。仅此一点,我就认定他发表于2005年6月29日《中国青年报》上的冰点特稿《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表达的教育理想是真诚的,他确实想以自己不容于世的另类教育实践来践履他寻求民主教育的理想。他可以不尊重专家权威甚至他的授业教授,但他尊重学生,哪怕是冒犯他“天尊”的学生,他也决不滥施教师的权力,对学生实行打压教育,而是靠自己的教育信仰和真才实学折服学生。
    民意测评,多数学校都在搞,众多被学生打低分的老师采用种种不理性的手段打压报复学生的事所在多有。孔老师在对待这起特殊的“民意测评”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和采取的方式,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了老师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共同心态及类似做法,突出反映了教师的民主平等意识尚未真正确立起来,尚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民主诉求,动辄以教师的权威和权力来压服学生,这既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不利于为建设民主社会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现代公民。在这点上,我倒以为范美忠的教育方法能给包括孔老师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点启发。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8-12/26/content_178149.htm
 http://news.sohu.com/20081226/n26142861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