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由骗子授予“诚信企业”牌匾的讽喻意义
这不是一则发生在愚人节的新闻,而是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真实新闻。今年5、6月间,宁波象山部分企业老板陆续接到一个自称是宁波市发改办企业管理局的干部王某的电话,称,其单位要在宁波全市评选出20多家年度“诚信企业”,如果愿意参选,他可以帮忙争取获得荣誉。在企业交了2000元参评费后,王某就上门派发奖牌,故一夜之间象山就冒出了10多家市级“诚信企业”。(10月14日《东南商报》)
王某不是一个高明的骗子,他只是利用在宁波中经数据服务中心工作时(去年下半年被辞退)掌握的很多企业的信息,私自制作了数十个“重信用,守合同”的诚信牌匾,刻假冒公章、购买假冒发票,利用宁波市区一个宾馆的固定电话,联系各个企业的老总,外加一口一个“好朋友”的亲热语气,就把10多家企业的老总搞掂了。
其实,他的骗术极容易戳穿。不要说,打个电话问一下,就知道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本就没有“发改办企业管理局”这个机构,就是那毫无评选程序可言的评比结果——凡是交钱的就有奖牌,就足以让稍有头脑的人都洞察其中有诈,何以精明过人的企业家竟然会上当受骗呢?
否也!这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企业家的精明之处,他们是在做假傻子。如若不信,且听一位受害老板的自述:“毕竟这块‘诚信企业’的牌匾来得太容易,企业没有提供任何资料,也没有相关单位下来考察核实。但2000元左右的费用也不是很高,能争取一份荣誉,也是件好事。”其他一些受骗企业老总在案发后也谈到当时对王某有所怀疑,但都基于相同的考虑,甘愿配合王某假戏真做,毕竟,在外人眼里,“诚信企业”的牌子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而且,老板们一定知道,来人决不会问这块奖牌是怎么来的。
这就见出王某骗术的高明之处,他深知当今一些企业家热衷于评奖,而且最受他们热捧的是“诚信企业”奖,有此奖牌,从老板到业务经理就有了在客商跟前吹嘘的资本,因此为了获得奖牌,老板们自是不惜金钱,志在必得;同时,掌握了评选大权的职能部门也就乐得利用企业家的此种心理,策划各种名目繁多的奖项来迎合他们的愿望,借此抬高自己的权威并从中渔利。王某深谙双方的心理弱点,稍稍动了点小脑筋,居然短时间内就大获成功,这不正好反讽了当今各类企业评奖百弊丛生的现实吗?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08/10/14/005822282.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