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当“临时观众”不值

(2008-09-19 10:57:51)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大学生当“临时观众”不值

    一次展览、一场讲座或一个商品推介会上,大学生受企业聘请,充当“临时观众”,能得到30-50元报酬。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9月初推出的一项活动,据说受到了很多大学生追捧。中心主任姚海滨说,学生参与这些大型活动可以扩充人脉、增长见识,比如一些大型活动,一些官员都有可能出席讲话,学生有机会对话这些大人物,也算是一种宝贵的经历。(9月19日《青年时报》)
    “临时观众”云云,实乃托儿。托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充当招募者的道具。在活动现场,他们必须按照招募者的要求,统一着装,——如大四学生赵益芳参加的那次活动,100来号人上身基本穿白T恤,下身配深蓝色牛仔裤,统一行动,统一节拍,也即什么时候该喝彩,什么时候该拍手,都由主办方预先安排设定。在整个活动中间,他们没有身份标志,也不能有个性表现,当然更不能有独立意志和评判标准,纯粹只是作为牵线木偶供人指使的。
    更不屑的是,无论讲座好坏,他们都要喝彩鼓掌,哪怕在台上的专家学者讲得听众昏昏欲睡,满嘴的空话、套话、谎话、屁话,作为“临时观众”的大学生也得违心地拼命喝彩。更有甚者,大学生充任商品推介会的托儿,是在预先不知道商品质量和信誉的前提下出场的,这样就不排除充当假冒伪劣商品的托儿的嫌疑。其后果就好像邓婕代言三鹿奶粉一样,稀里糊涂地上当受骗,到时怎么也撇不清。
    为贪图三五十块一点小钱,浪费半天时间不说,更糟糕的是以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赚来的恰恰是昧心钱。浙大城市学院大四学生冯欣宇说得好,赚这种“观众”钱太虚伪。“这就好像当骗子,我绝对不会去做。”窃以为,赚这种钱与一般意义上的勤工助学不同,就以大学生在食堂里端盘子而言,虽然看起来有点低贱,但至少是诚实的,从中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令人敬佩。而大学生做托儿则不然,他们是无原则的,为了赚取三五十块小钱必须无条件服从主办方的安排,哪怕一百个不愿意,也要尽到托儿的责任。这样的活动与勤工助学的精神大异其趣,它不是教人自强,而是使人堕落。
    至于姚主任所说的,参加这类活动,学生有机会对话大人物,能增长见识,那就更不靠谱了。须知,大人物出席这类活动是奔着红包来的,他们是更大的托儿,他们在这种场合讲的都是捧场话,应景话,与这样的大人物对话,那也是小托儿与大托儿的对话,没几句真话,彼此心照不宣,双方都是被主办方当猴耍的。这样的对话只会助长迎合之心,虚伪心理,这样的“见识”不长也罢。
    我怀疑,姚主任是否太小瞧了大学生,以为他们会以与大人物对话为荣,殊不知,在这追求自有民主平等的社会里,大学生更看重的是个体权利和尊严,如果真有以此为荣的大学生,那他也只配做一个托儿。但作为大学老师不能鼓励此种奴性心理。
    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传统的大学精神已经相当部分地异化或者说旁落了。大学精神最可贵的是独立精神和自由意识,本乎此,才能谈得上求真,求善,求美。丘成桐说得好,一个名校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独立的存在意义。我们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精神去探索困扰人类前途的大问题,去解决大自然的疑难。以勤工助学名义组织大学生去充任“临时观众”,虽然能解一时经济之困,但活动是以牺牲大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为代价,是让大学生在一套被人操纵的固定程式中学会作假和迎合,这只会助长犬儒倾向,丧失自我,实不可取。此风不可长。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8-09/19/content_14685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