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加大酒瓶回收监管力度
随着知名白酒价格不断提升,酒瓶回收的生意越来越好。一位在杭州各大酒店从事酒瓶回收的贩子阿六给记者列出一份高档酒瓶的报价:30年陈酿茅台一套300元,15年陈酿茅台100多元,普通的飞天茅台瓶子能卖到60元左右,剑南春15元……。阿六说,档次低的他就不愿意收了,“没赚头,也难销”。至于回收来的酒瓶干什么用的,这一秘密地球人都知道:造假。(8月21日《杭州日报》)
我敢说,在中国,善饮者没喝过假酒的极少。说起假酒,大家无不切齿痛恨。一旦善饮者得知,空酒瓶的价格随着名酒价格的提升水涨船高,这样他们喝到假酒的概率不降反升,他们更不敢去买名酒喝了。一只空酒瓶居然可以卖到300元,而且其身价会随着名酒价格的提价不断暴涨,此种天方夜谭式的咄咄怪事,也只可能发生在当下的中国。此种怪现象的存在集中反映了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和不作为。
人人都知道,空酒瓶串起的是一根利益链,从酒店服务员到酒瓶贩子到制假者到推销人员再到购买假酒的各大酒店,均是利益相关各方。暴利使得各方形成默契,心照不宣。贩子给服务员“培训”开瓶技巧,怎样才能保证防伪标签和酒瓶完好,服务员会小心翼翼开启包装和瓶盖,并用湿毛巾裹着酒瓶颈给客人斟酒,藏身在城乡结合部的制假者会将同品牌低档次口感差不多的白酒勾兑后,用假冒包装盒重新包装,再秘密销售到酒店,而后者也乐意以低价收购高价卖出(据悉,200元一瓶的假茅台可卖出500到600元,利润可观)。注意,这根利益链不是隐性的,而是摆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明眼人都看得到。
但奇怪的是,各地的消协和工商部门好像奈何不了一只空酒瓶,鲜见有对回收空酒瓶用以制假的行为予以打击。为什么不呢?事实明摆着,生产知名白酒的厂家从不回收空瓶,贩子也不是将其当作再生资源来回收,而是百分之百用来制假,工商部门还有什么可避讳的,竟至于不从源头上出拳打击制假者?
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笔者建议,工商部门应该会同消协加大对酒瓶回收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为:一是锁定监管对象,即对那些贩子经常光顾的高档酒店蹲点调查,对抓获的不法贩子予以警告,性质严重的实施经济处罚,使其再不敢做制假者的帮凶;二是通过抓获的贩子顺藤摸瓜直捣制造假酒者的窝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制假者施以严惩;三是加强对酒店管理人员和服务员的教育,教育他们不能收购假酒和不能将空酒瓶卖给贩子,而是应该就地将包装盒和空酒瓶销毁捣碎;四是酒店应该恪守行业道德,在做到不收购假酒的同时,要出台禁令,禁止服务员私下卖酒瓶,或者如杭州某酒店那样,制定在酒店内部对服务员主动上缴酒瓶的奖励措施,比如酒瓶换品牌洗发水,并在酒店内部通报表扬。
只要各方联动,抓住利益链的首要环节即加大对空酒瓶回收的监管力度,制造假酒这根利益链就不难各个击破,关键就看工商部门和消协是否肯动真格。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8/08/21/009859407.s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