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仰仗
五星级公厕
提升“
品质生活 ”不靠谱
杭州第一座五星级公共厕所于
“
五一 ”
正式开放
了,
鲜花、空调、烘手机、寄存柜、衣架、广播、电视,进门还有仿红木椅、木茶几、假山、喷泉、小桥流水
……
走进这么一家五星级公共厕所,还让人误以为进入了五星级宾馆的休息室。城管处一名姓何的工作人员说
:“
杭州是国际旅游城市,五星级公厕不仅可以提升杭州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体现杭州的人文关怀。
”(5月11日《现代金报》)
在回应公众对建
五星
级
公厕
的质疑时,赞成者多持此说。 但从开放后的情形看,来此“方便”的市民似乎并不领情。据管理人员说,
公厕正式开放没几天,不文明的现象
比比皆是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男厕所里那束用来装饰的花,不到半天,上面的荷叶就被人扯下了好几片。还有,母婴间里那个坐便器上马桶盖套也被人扯掉了半截。市民乱吐痰、乱扔烟蒂、卫生纸是时有发生的事。
”
由此可见,想单靠厕所的豪华设施来提升市民的“品质生活”还不现实。这一愿望与现实相距太大。当前市民的最大愿望是“内急”时能很快找到公共厕所,政府应该多建些便民的公共厕所。可各地市民普遍反映如厕太难了。据5月10日《现代金报》报道,在
宁波大剧院
这样标志性建筑的
周边
居然没有公共厕所,
市民李先生拨通金报热线,
说:“
我基本每天都会去宁波大剧院附近晨练,可是周围却没有公用厕所,太不方便了,有的时候很尴尬,现在很多人都不去那里晨练了。
”不顾此种实情,就想借建五星级公厕来提升市民的“品质生活”,市民当然不买账。
假如市民对此不理解,甚至心中有气,政府的良好愿望不免要落空。何况“品质生活”能否得到提高,不仅取决于建一二座五星级公厕或者一家七星级酒店,更取决于人的精神品质的改善和提高。美国作家梭罗曾说,当文明改变了人的居住环境时,并没有同时改变人的素质。也就是说,居住环境的好坏固然可以影响到人的素质,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像居住在豪宅里的富翁不见得就一定比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穷人来得高尚,素质就一定好过后者。这就要看对“品质生活”怎么理解了。如单指物质意义上的“品质生活”,那些为富不仁的富豪最具“品质”了,如从精神意义上而言,则毫无“品质”可言。那么,我们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品质生活”呢?
窃以为,“品质生活”虽然包括住得舒适,行得方便,吃得满意,更主要的是还要生活得有信仰,有追求,有尊严,肯担当,活得有个性,有自由,有起码的公平正义感,等等。我所理解的“品质生活”,既包含形而下的物质生活,也包括形而上的精神生活,但从目前情形分析,政府似乎太注重于前者,对后者有所忽视。如不从对市民进行公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入手,想方设法提高市民的公民素质,只想着花大投入建设一些豪华的公共建筑来达到提升“品质生活”的目的,未免有点舍本求末。对一个市民来说,只要不改变随地吐痰、随处便溺、乱扔垃圾的陋习,是不可能有“品质生活”可言的;同样,对一座城市而言,哪怕建再多的五星级公厕,只要市民依然难脱上述陋习,它至多也只是一种摆设,而不可能起到实际提升“品质生活”的目的。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4——83028807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paper.lifeningbo.com.cn/html/2008-05/11/content_61546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