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谨防教师评“星”沦为教育“格式化”
日前,宁波江东区出台了《关于印发星级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今后,江东区37所学校的1800名左右的教师将被分成五个星级。各学校将设立星级教师岗位津贴专项基金,按星级发放。从3月19日开始,教师可以先通过学校为自己申报星级。目前,该政策已在12所学校试行,预计下半年将在整个区域内推行。(3月19日《现代金报》)
星级教师评选不是江东区首创,笔者所居住城市的一些学校几年前就实行该制度了。从我与一些星级教师的闲聊中得知,该制度的好处是,它能克服职称评审中一刀切、按资排辈的弊端,使一部分能力突出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同时能促使那些评上高级职称以为到点了的教师继续奋进,再创佳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江东区才决定实施星级教师评选制度。
在肯定该项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它的弊端。在而今的教育大背景下,推行星级教师评选,势必会加重教师的精神压力。且不论众多教师考核、评先、评优条列已经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单是职称评定一项就够教师受的了,从一级到高级,有的还要争取正教授级和特技教师评定,不奋斗半辈子不得安宁。如再来个星级教师评选,教师的压力更是陡然增加。上面所说的优越性恰恰就是增加精神压力的砝码,一个原本是一级的年轻教师为了争取拿到四星、五星的奖金系数,会不顾一切地干,已经评上高级的教师要争取五星级或者被评为五星级后担心第二年被捋下,还得拼命干。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尤须指出的是,教师评“星”犹如宾馆评“星”,每一级都有具体的可供量化的标准细则,教师都会按照具体的细则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一星级的教师会对照二星级的标准去努力,以此类推,这样,就难免实行对号入座式的教育,即所谓的格式化教育。此种奔着条例去从事的格式化教育,其最大弊端是急功近利,从而扼杀诸多其他的教育功能。教育的业绩既有显性的一面,但更多地是隐性的,因而也是无法量化的。教育管理为什么不同于企业管理,道理就在于此。而星级教师的评选恰恰借鉴的是企业和宾馆的管理办法,其实行的结果,很有可能背离教育的宗旨。
据江东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说,星级教师评选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但不可否认,评选的最根本依据仍然是教学业绩,说穿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成绩好,这是硬道理,可以一白遮百丑,这也是教师的努力方向。这样必将促使教师穷其心智实行应试教育,牺牲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其最大出息无非是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匠,而难以成为具有大智慧的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真正的人师。
在江东区即将推行星级教师评选制之际,笔者指出该制度的利弊,权当是提个醒,希望在制定考评条例和布置实施时能规避的规避,能纠正的趁早纠正,如此而已。
http://paper.lifeningbo.com.cn/html/2008-03/19/content_60871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