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官员爱写作与贪官爱种地
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陕西省官员写作蔚然成风 副省长发表长篇小说》的消息后,搜狐网组织了一个官员写作蔚然成风是否合适的话题辩论,正方:合适,业余时间搞点创作无可厚非,只要这些公务人员能把自己平时工作做好就行了,工作之余搞点创作很好。反方:不合适,写作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在任期间写作很可能影响工作,应该把精力放在为百姓做事及发展经济上。浏览1300多条跟帖,只有少数几条表支持,绝大部分持反对意见。
其实,官员业余时间从事写作本无可厚非,根本不存在合适与否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官员多有长于写作的,如谢灵运、王维、范仲淹、欧阳修等,当时他们从未因此受到人们的非议。官员爱写作事关个人兴趣和权利,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应该受到指责,但奇怪的是,这样一桩本来很正常的事,一旦发生在当下的中国,就成了一件令人关注的公共事件。在肯定官员写作属于正常的个人权利的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广大网友的讥讽和质疑不无道理。
要我说,争辩帖中所列的反方意见并没抓住问题实质,官员写作蔚然成风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官员可能凭借其拥有的公共权力将创作事业用作权力寻租。出书难,发行更难,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但这些难处在掌握权力的官员那里根本算不得什么,人家搞不到的书号他们可以搞到,人家不能公费出版的他们能公费出版,或者即使自费出版,他们也不愁卖不出去,当然,更不要说由属下出面为其物色评论家写书评或者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等来扩大其影响。这些常人办不到的事,官员可以轻而易举搞定。
如若不信,由安徽省林业厅厅长唐怀民为证。唐素有“作家厅长”之称,在濉溪任县委书记期间,为了宣传口子酒,他写了小说《张果老外传》,出版此书纯获利就有28万余元。(2006年9月22日新华网转安徽在线)如写宣传口子酒这样题材的小说能赚28万元,这也只有作者是县委书记的唐怀民才能做到,换得一般作者,绝无这种可能。至于唐怀民如何通过权力寻租来经营此小说赚取大钱的,我们无从知晓,但从其爱种地一事中可知其大概,他可真是生财有道。
在合肥接受庭审时,唐怀民称,他在濉溪任职期间,还在老家种了父母的土地,开始种树苗每年土地收入在2万元左右,后来他改种水果,有时一年单单地里收入就有10来万元。在他调离濉溪之前,种地的总收入在30多万元。身为县委书记,还要写小说,唐怀民总不能一心种地吧,最多也是业余小搞搞,大不了,诗兴来了,驱车到果园地头走一遭,可即使这样,“一年单单地里收入就有10来万元”,三年下来,“种地的总收入在30多万元”,让老农评评,这,可能吗?说穿了,唐怀民写小说与爱种地,就如同一些贪官家属开公司、做保险、开烟酒店一样,此等门面成了贪官生财、敛财和洗钱的好去处。一句话,唐怀民写小说与爱种地与胡长清们爱书画源出同宗,雅贿是也!
所以我说,陕西省官员写作蔚然成风值得警惕和提醒的恰恰就是这点。假如官员不是把写作当作权力寻租的手段来经营,人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来指责和反对官员写作。相反,凭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对官场生态的熟悉,极有可能写出有深度和力度的佳作出来,如马银录写出《向农民道歉:一个县委组织部长的驻村手记》那样的杰作,如此说来,我们倒是应该支持有良知、敢担当的官员积极写作,鼓励他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