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靠辱骂捍卫不了师道尊严
1月4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在上“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选修课的最后一节课时,因为逃课学生人数太多非常气恼,而一位女生偏偏不知趣,在教授气头上竟然拎起书包走人,被教授抓住训了几句,不想该女生反唇相讥:“老师上课讲这些你不觉得很无聊吗?”随之双方发生冲突,该女生在扭打和挣脱过程中踢了杨帆几脚,教授大怒,遂叫来保安,将女生带走。(1月9日《广州日报》)
教授冲冠一怒所为何来?“坚持中国古代的师道尊严,这个底线是不能破的。”教授如是回答记者。看得出,杨帆教授是个血性汉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之发这么大的火并不难理解。但从其事后的博客撰文、致有关院领导的信和答记者问中,笔者没看到教授有丝毫自责的意思,而是把过错全部推给了学生,说什么:“急了怎么不可以骂人?这么多学生把课堂当茶馆。不骂你就不能治你,我宁可不要这谦谦君子的美德。”这就有点过分了。
毫无疑问,无论是逃课的学生、踢门的男生还是那位与教授过招的女生都有错,但也不能否认,杨教授也有不对的地方。姑且不论学生愿不愿意上你的选修课,那是人家的自由,你一开始就骂学生总是不对,至于后来骂那位踹门的学生:“是谁踢的门给我站出来,扰乱课堂,混蛋,畜生!给我站出来,属老鼠的啊!!”教授此时已经形同泼妇骂街了,太失态了。发展到后来,竟然与一位弱女子动起手来,可谓斯文扫地。
杨教授想用上述一系列过激行为来捍卫师道尊严,我看错了。不信,你问问在场的学生,有哪一位见识了你的雷霆之怒后,会增进对你的尊敬?我也是教师出身,想当年年轻气盛,在学生跟前,也有过类似经历,事后想来,不但未见因此增加了教师的威信,反而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现在想来,愧悔不已,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即建立在师生不平等基础之上的师道尊严有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创立。
真的,师道尊严不是个好东西,它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精神不相符合。在人格意义上而言,师生应该是平等的,彼此应该相互尊重。身为大学教授,杨先生坚持古代的师道尊严,大谬。在古代,先生至高无上,手执教鞭,一副威严不嘻的面孔;为人弟子者,只有唯诺称是的份,不敢有违老师的任何旨意。甚至把师生关系纳入人伦范畴之中,所谓“师生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及至连祠堂里也要竖起“天地君亲师”的牌牌。试问,杨教授是否想将这样的师生关系当作底线来坚守?如是,则杨教授气还有得受。
在这人权观念已经成为普适价值的今天,杨教授的理想注定要破灭。杨教授想凭自己名教授的威权来重建师道尊严的传统,只会加剧学生的反抗之心。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经受了民主精神的洗礼,他们只会服你的人格、精神和知识,决不会屈从你的威权。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还是应该以教育批评为主,再就是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切忌用粗口脏话、动手动脚去压服他们。
最后,我希望杨教授重温一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所描述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就是孔子与弟子的师生关系,温馨和谐,民主平等,千载而下,依然令人神往。假如杨教授愿意弘扬这样的师道,我一百个赞成,否则,我一万个反对。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163.com/08/0109/06/41OCQUHB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