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利:保护古桥刻不容缓
最近,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群众向媒体反映:当地的一座古桥——浣花桥,被过往的机动车压坏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浣花桥全长约17米,支撑桥面的两个石墩中,有一个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据资料记载,浣花桥始建于宋代,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文保价值。(11月19日《浙江日报》)
今年五月间,具有百年历史、人称“四明第一桥”的方桥被航船撞塌,令众多居民扼腕长叹;而今又传出宋代古桥被机动车辆压损的消息,不禁让人为宁波古桥的命运揪心不已。岂止如此!据悉,宁波现有古桥300多座,却有30多座古桥因为“超负荷运行”受损严重,甚至面临着倒塌的危险。比如,江北区慈城镇妙山西村的宋代古桥郭塘桥的桥面几年前就被拖拉机压断。北仑区的宋代古桥五板桥,也在不久前被农用机动车压断,现在仅剩下一个桥孔。
宁波与绍兴一样,都是江南水乡,横跨在大小河流上的众多造型别致、古色古香的石拱桥,为两地的市容市貌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水乡魅力。同是宋代古桥,绍兴的八字桥至今保存完好,其独特的造型和周边的环境相融相契,加上与它有关的丰富多彩的传说,使其成了绍兴一张著名的旅游“名片”。笔者闲来常去桥上坐坐,去年夏天还特意带夫人夜游了一次,她在一片散文里这样形容八字桥:“八字桥到了。宽宽的石级,七凹八陷,尽是被千万双不同年代的脚踩踏过的痕迹。还有八百多年的风雨,在桥栏两侧伺弄出了一片茂盛的藤类植物。……”看得出八字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这么细说八字桥,是想把绍兴保护古桥的方法介绍给宁波。宁波专家根据古桥受损的原因,建议设立最大载荷的禁令标志,不许超载的车辆通过。此说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以现在驾驶员的素质,即使有禁令标志,他们也未必会当回事,更何况每辆车通过都估算或者过磅太麻烦,缺乏操作性。根本之法就是禁止车辆通行,像八字桥那样,只在桥面上铺设两溜供自行车通行的水泥便道,在桥的前面立一块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石碑,在其不远处再开辟一条机动车专用道。
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保护力度,协调各部门,统筹规划,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最好将其当作旅游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把小桥、流水、民宅、风俗等江南特色做成旅游大文章,使游人品味了江南风貌,又保留了历史遗迹。到过绍兴城市广场的游客一般都会在宝珠桥上拍照留念,对桥下穿行而过的乌篷船和河两边的民居赞不绝口。这样一来,还能吸引企业家来旅游投资,解决古桥的保护费用。
再有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或几个故事,如八字桥的来历——说是八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经此地,碍于过河不便,发誓中举后共同出资在此建桥,如今一些老人还经常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样,经典甬剧《天要落雨娘要嫁》的故事就发生在浣花桥畔,让人们说一说这个故事或者上演这个剧目,既能扩大浣花桥的影响,又能起到教育保护作用。
古桥是江南水乡的“名片”,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zjrb.zjol.com.cn/html/2007-11/19/content_482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