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200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骡马集市”的大型毕业生招聘会不开也罢

(2007-10-16 09:40:25)
 

王学进:“骡马集市”的大型毕业生招聘会不开也罢

 

    10月16日《北京晨报》消息,北京不再举办大型毕业生招聘会,改为小型专业化的双选会,取消门票费用。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服务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大中型招聘会不仅出于安全的考虑,还因为人数过多、场面拥挤的大型双选会招聘效果并不理想;细化的专业双选会将为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有人将大型毕业生招聘会喻之为“鸡肋”招聘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尽管收效甚微,但依然年年搞。现在北京终于决定放弃这块“鸡肋”了,很好!北京带了个好头,希望其他地区也能跟上,为大学生前途着想,改变现有的招聘形式,创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招聘形式。

   其实,毕业生对大型毕业生招聘会早就不满意了,主要原因就是效果不理想。今年4月6日《现代金报》报道,3月份,浙江省至少有上百场招聘会向高校毕业生开放,然而,就在招聘会“高开”之时,应聘者的反应却呈“低走”之势,有调查显示,65%受访者对招聘会的效果不满意。至于原因,浙江省人事厅的相关负责人说得明白,主要是目前一些招聘会存在的华而不实、言而无信、费而不惠等现象,使得就业招聘会日益商业化,损害了招聘会的公信力,搅乱了就业市场的秩序,人为地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比较一下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数据,更能说明招聘会形似鸡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应届毕业生认为参加招聘会的效果“作用不大”和“没什么用”的,分别占57%和20%;认为“比较有用”的占23%;只有2%的人表示“满意”。调查表明,3月份以来,仅5%的人通过现场招聘会找到了工作,而往年这一比例在20%左右。(3月30日新华网)

    事已至此,可为什么大型毕业生招聘会还要年年搞呢?那是因为尚未有更好的招聘方式取而代之。现在北京之所以第一个决定不再举办大型招聘会,是有了更合理的取代方式即细化的专业双选会。在此,我建议,北京在推行新的招聘形式的同时,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经验。

     报道称,为开好双选会,一套专门针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能力测评的软件已经设计好,到时将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还免费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服务,这很好,但还不够。笔者做了多年的高中毕业班班主任,感觉最棘手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填志愿。志愿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命运,选什么,怎么选,确实让家长、老师犯难。而我们的大学从来没有在相关专业后面附上市场预测,只表明该专业在某地的招生人数。国外的大学就不是这样,他们从大学生高考填志愿的环节就开始考虑,高校提供给高考生填志愿时参考的大部分专业,必须以市场预测为依据而设置。

   事前对学生负责,事中、事后更是如此。以英国为例。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肩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服务部的资料储藏非常丰富,随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而且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经常会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建立联系。我国的高校为什么不能向英国学习,让学校担当起学生的就业“高参”呢?

   再说劳动人事部门的招聘改革。原本具有公益性的招聘会最终演变成营利性招聘会,劳动部门难辞其咎。虽然劳动部门从中获利不匪,但鉴于“鸡肋招聘会”搅乱了就业市场的秩序,人为地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实行改革。建议劳动部门学学德国劳动局的做法:做毕业生的就业“总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交由国家劳动总局及各州联邦政府的劳动局来操心,局里特设大学生职业指导处并附属一个信息中心,建立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可用任何一台电脑登录,免费共享资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招聘,跟当下我国流行的招聘趋势相符。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主要依赖上网找工作。所不同的是,德国劳动局自觉地充当了“总管”角色,建立起了一个全国通行的网络平台,我国劳动部门要学的恰恰是这点。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sohu.com/20071016/n252669398.shtml

http://news.sohu.com/20070406/n24923567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