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的公益活动为何总是沦为“公益秀”?

(2007-09-28 12:19:11)
 

王学进:学校的公益活动为何总是沦为“公益秀”?

   中秋节过后,海口市部分学校为了倡导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将家里的空月饼盒拿到学校来回收。但有个别学校却给学生定回收指标,要求每个学生回收4个月饼盒,有的甚至规定学生只能拿铁月饼盒。这样一来,有家长只好到废品收购站,以每个1元的价格买下2个铁月饼盒给孩子交到学校充数。当地环保和教育部门认为此举不妥。(9月28日《海口晚报》)

   很可惜,真应了那句“好心办坏事”的老话。学校发动学生回收月饼盒的动机很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循环利用,就因为人为设限致使这项公益活动变了味,使活动效果打了折扣。综观近年来各地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多存在类似问题,由于操作不当,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典型的是,去年3月4日这天,在南京,一支由400多小学生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在学雷锋日前带着桂圆、大枣、酒等食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老师有要求,不带东西要罚打扫卫生,于是一些家长就把过期了的礼品交给儿子去慰问老人。(2006年3月4日人民图片网)

   这类情形的存在,反映了相当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公益活动的性质知之甚少。他们错把公益活动当成了商业活动,以为可以下指标、给任务,殊不知,公益活动是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团体活动,其精神的核心是重在参与,不计较奉献的多少,张三捐献一元钱是光荣,李四捐款一万元也是光荣,拒绝拿奉献的多少给捐助人贴标签、划等级,否则就背离了公益精神。

   就捐献月饼盒而言,学生捐1个与捐4个,捐铁月饼盒与捐木月饼盒,都体现了学生的公益精神,理应值得称赞。因为从让学生接受环保教育的角度来说,捐多捐少,意义是一样的。如果搞出个定额且规定一定要铁盒的,那会让人以为学校是在利用学生的善意搞创收了。这样一来,学校的功利盘算就会腐蚀公益性质,致使公益活动不再纯粹,而是变成了某种变相的牟利行为。考之诸多公益活动之所以最终沦为“公益秀”,道理就在于此。任何公益活动都应该拒斥功利盘算,这是维护公益活动纯粹性的基本原则。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该汲取一点:切不可把平常发号施令的那套命令式教育用到公益教育上面来。有些学校的领导习惯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总喜欢追求高指标、硬任务,不顾学校实际及学生个性,动辄就用一刀切或者大一统的运动方式搞群众运动,结果是好事没办好,反而贻人口实。此中教训够深刻的,但愿教育工作者引以为戒。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9/28/content_680552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