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有多少不义之事借惯例之名以行
眼下,在杭州一些省级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室门口,每天都有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早赶来排队验血。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应用人单位要求到医院体检。在省人民医院,就读于浙江大学的大四毕业生小吕,向记者讲述了她3个月连续抽血5次的经历。据悉,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平均每人抽血3次。用人单位对此的答复是,别的单位做的体检结果是不被认可的,这是各招聘单位的惯例。(5月22日《浙江日报》)
眼睛死盯住这则新闻,努力去为这一惯例找理由,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一点点理由。为什么出自具有体检资质的医疗机构如省级医院的体检结果不被认可,非得要毕业生再次验血体检,一些用人单位到底是在跟谁怄气,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是怀疑医院的体检结果不可靠吗?那么,请拿出证据。是怀疑毕业生篡改体检报告吗?那么,谁能保证第二次、第三次体检就不会造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连这么一点点诚信度都没有,今后又怎么可能放手让他们工作呢?
我不知道这样的惯例始于何时,形成的依据又是什么,在我们中国,反正什么事情一旦形成惯例,无理的就成了有理,全然不顾这惯例从一开始就错了。国人太喜欢拿惯例说事,轰动一时的“南通儿童福利院切除两名智障少女子宫案”开庭以后,几位医疗专家一致认为,对智障女孩切除子宫尽管在我国法律上是个空白,但是在全国各地都存在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当有人批判商品房预售制度时,有人辩护说这是国际惯例;某些银行对储蓄卡实行收费,也被说成是国际惯例;一些酒店、饭店出台“谢绝自带酒水”的规定,辩称说,这是行业惯例,诸如此类的惯例多来兮,不一一举例。
有惯例做挡箭牌,奉行惯例的人就可以恣意妄为,你既然想进我单位工作,请出示验血单,一张不行,要二张,如再不行,再拿第三张来,管你抽血抽得头发晕,反正有惯例在,别的单位做的体检结果我们是不认的。这叫什么?这叫强权逻辑,明摆着是用人单位在恃强凌弱。目前僧多粥少的求职现状决定了毕业生只能做乖孙子,面对处在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提出的无理要求,只能逆来顺受,谁都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样一来,别的单位做的体检结果不被认可的惯例才得以通行下去,结果是,既加重了毕业生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又浪费了医疗资源。
此种惯例再不能通行下去了,劳动人事部门应该及早出台规定来废止此类不合理的惯例,同时就社会用工的体检问题作出规范,给求职者以更多的方便。简便的方法就是,借鉴高考体检的经验做法,由学校组织考生集体去具有体检资质的县级医院验血体检,通过后,由主治医生在体检报告上签字认可,此体检结果就随学生档案一起投递到各录取学校,在录取时间内均有效。各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检,体检结果随求职资料一同分送到用人单位,后者再不能以惯例为名要求毕业生再次验血体检,如此,岂非省事又省力,何乐而不为?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7/05/22/008447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