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200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任重道远

(2007-05-14 14:28:59)
   

王学进: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任重道远

   5月13日凌晨3点,出现在宁波北仑小港几所小学门口的辛酸一幕——数百外来工为给孩子抢入学名额,在校门口打地铺排队,再次将民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予以形象化地放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报道称,由于本地公办小学的名额有限,如小港中心小学留给外来人口孩子入学名额为100个左右,大概占全体入学学生的57%,13日这天,来报名的约300名学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被录取的希望,远不能满足外来孩子入学,于是出现这种争相排队的场面。(5月14日《现代金报》)
   千万别以为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宁波市在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问题上工作不力、成效不够显著,恰恰相反,据我所知,宁波市政府这几年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精力,在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问题上成效卓著。各县(市、区)除了出台规定,要求公办学校招收一定数量的民工子弟外,还建起了大约90多所民工子弟学校(其中70多所是社会力量承办的),解决了相当部分的民工子弟入学问题。
   但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涌入宁波的外来民工日益增多,目前已达200多万,民工子弟增长更快。据2005年11月14日《东南商报》披露,当年秋季入学的民工子弟达15万之多。而2000年才2万多人,平均年增2。6万,相当于每年新建25所千人规模的民工子弟学校才能满足需要。这么庞大的就学人群,指望单靠政府一己之力解决是不可能的。形势逼人,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问题。
  上述新闻提醒宁波市政府,公办学校按照一定比例招收民工子弟的规定只能暂时缓解民工子弟入学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报道说,有些民工家长不愿送子女去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原因是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当地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如何办好民工子弟学校方面还大有工作可做。
   其实,这些问题,宁波市政府早就注意到了,而且已经开始着手在做了。今年1月1日实施的《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量身定制的。条例从民办性质、政府资助、招生条件、税收政策、教师待遇及学生升学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尤其是在政府扶持与保障一章中明确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规定条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为解决民办教育最大难题即资金来源问题提供了政策保证。
   条例刚刚实施,里面的许多规定措施一时难以全面落实执行,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不是说设立就能马上设立的,这得有个过程。即使办学资金落实了,到建校招生也有一个过程。这就是说,面对汹涌而来的外来民工子弟,不仅是宁波一地,全国各大城市都将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即依托民办教育发展起来的民工子弟学校暂时还无法满足民工子弟的就学需要,阵痛是难免的。好在宁波市政府已经认识到,真要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出路在于政府给政策,发动全社会来办学,只有民办教育轰轰烈烈发展起来,才能解决民工子弟上学难。
   条例有了,接下来是如何贯彻实施的问题,政府要做的事还很多,可谓任重道远,相信宁波市政府一定会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将解决民工子弟入学的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