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新华书店垄断教材发行的坚冰何时得破?

(2007-03-08 15:19:03)

王学进:新华书店垄断教材发行的坚冰何时得破?

  正月初八,湖北随州白云双语学校的学生们开学了,但学生并没有领到新教材。原因是什么?且看一位署名“gonglang”的中学教师发在“随州之窗”等网站的一则帖子,题为《随州新华书店无端搭车300多万,几万高中学子开学无教材上课》,大意为,新华书店硬塞给学校教材之外的书,而多出来的书并没有在学校的征订书目中,遭到学校拒绝后,新华书店方面态度非常强硬,表示如果不要加上去的书,那其他的书也不能发,所以各高中都没有领到教材。(3月8日《现代快报》)
  “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是教材发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新华书店向学校作出的基本承诺,随州新华书店敢于违背这一承诺和原则,绝不是像该市市委书记秘书解释的那样,经理是新来之故,其实是新华书店长期垄断教材发行带来的必然现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这是教育部颁布的《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作出的硬性规定,至于因此影响到学校的开学工作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那更是为教育法规所不容。
   上述问题的出现,集中反映出新华书店垄断教材发行产生的弊端日益严重,并再次提醒人们,如再不破除这种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将会进一步损害广大中小学生的利益,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注意到,早在200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教材出版发行要实行“招投标”,即教材的出版发行由符合教材出版资质的出版发行机构通过竞标进行,引入新华书店以外的发行机构参与教材的发行。根据《通知》精神,2002年初,安徽、重庆、福建三省(市)首先试点教材招投标改革,但没有成功。这从三省(市)教材的发行招标结果仍然都是新华书店中标及降低的发行折扣也微乎其微中得到证明。据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的一份总结材料,安徽2002年实行招标后,教材发行折扣只降低了0.3%,福建省的发行折扣则只降低了1%。(2005年9月19日《财经》)
   试点改革为什么失败?原因很简单,就因为操持改革的新闻出版署、教育部门等本身就是利益相关部门,等于说,外科医生自己给自己开刀,哪有不失败之理?要知道,教材发行是一块大得令人馋涎欲滴的大蛋糕。2002年6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全国现有562家出版社,2001年出版图书63.1亿册,总定价466.82亿元。其中课本有33.36亿册,总定价为174.55亿元,总册数、总定价分别是全行业的52.9%、37.39%。据悉,绝大部分新华书店利润的70%来自中小学教材,多数乡镇书店更是达到了90%。(2003年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对于长期赖此为生的新华书店而言,丧失了发行权,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权,这还不说给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单位带来的巨大损失。试点失败原在情理之中。
   但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里,新华书店发行教材的行政垄断局面终究要被打破。鉴于上次试点失败的经验,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发改委(在教材出版发行上没有部门利益,没有利害关系)牵头负责实施教材发行改革,批复同意三部委扩大教材招投标试点,由3省市扩大到11个省市,并明确了“试点工作最迟从2006年春季开始”的要求,从2008年秋季开始,则“面向全国进行”。
   可见,中央要改革教材出版发行机制的决心非常大,打破新华书店在教材发行问题上的行政垄断局面为期不远了。要问此次随州新华书店暴露出来的问题意义何在?那就是更加清楚地向公众表明了由新华书店垄断教材发行的问题的严重性,其不得人心为将要在全国铺开的教材出版发行改革提供了最好的“改革”理由。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sohu.com/20070308/n24857788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