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扶持力度
浙江省政协委员周智林和省人大代表卢亦愚刚参加完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开幕式,就匆匆赶往《青年时报》的“市民议政厅”接受市民提问,一位姓周的先生反映了社区医院看病比大医院贵的问题,说社区医院不但要收诊疗挂号费,而且药价还比市级医院贵。他举例说,如一种胃病常用药,规格和含量都一样,市医院只要2.3元一瓶,而社区医院却要2.7元,足足比前者高出17%(其他例子略)。此后,他就再也不愿去了。(1月29日《青年时报》)
对此,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智林这样解释,主要原因是省市级医院药品是统一招标的,而社区医院则不参加招标,导致同种同规格药品的价格差别。那么,如果让社区医院参与统一招标就能降低看病费用从而吸引居民来社区医院就诊吗?先看2006年12月13日《浙江日报》的一则报道再下结论,去年10月,杭州下城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了200种药品“零差价”。本以为这样的药品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整整两个月,“零差价”药品几乎无人问津!原因不说,单就该事实推知,即使药品参与统一招标有所下降,仍难从根本上改变社区医院看病贵的问题。
虽然社区医院的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但在“以药养医”的根本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在其公益性质尚不能承担起大部分公共卫生职能情况下,在其经营体制与大医院没有根本不同的前提下,真要让其承担起解决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历史任务尚有难度。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医院只能按照市场模式来经营,否则就无法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提高医生的待遇,也就无法吸引好医生,更谈不上培养全科医生。降低了药价以后医院的损失靠什么来弥补?如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弥补,必定还得从提高其他诊疗费用来补足这块损失。
要解决社区医院看病贵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大政府投入。理由有三:一是现有社区医院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据卫生主管部门对杭州、宁波社区医院现状的调查,如宁波百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有月营业十几万元,也有月营业收二三万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政府和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支持还远远不够。以广州市为例,06年全市社区医疗预算仅6300万元,在遭到代表委员的质疑后,发改委回应:广州拟追加2亿建社区医院(07年1月27日《新快报》);三是根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1999年浙江省10个厅局联合签发了《浙江省发展城乡卫生服务的建议》,规定,1999-2000年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试点阶段,2001-2005年为推广普及阶段,《建议》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这个《建议》看,社区医疗机构目前还处在推广阶段,而推广阶段正是一个需要政府护持的阶段。
在保证政府对社区医院充足投入的前提下,才能实行并推广“收支两条线”。据悉,去年3月份,下城区的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实行“收支两条线”试点,将诊疗收入与医生利益脱钩,初见成效,此经验值得借鉴(周委员也提到了)。所谓的“收支两条线”,其突出的改革之一是,推行经济补偿机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基本设备、工作经费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都由政府安排,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社会卫生服务机构的所有收入全额上交区财政专用账户。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社区医院正常的经费支出,也能确保医生的福利待遇,社区医院也就不必为如何提高收费煞费苦心了,也就有了解决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积极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