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绍兴人,你不应该成鲁迅笔下的“看客”
1月16日《今日早报》曾以《绍兴贫困女大学生挺身而出》为题报道,1月11日,十多名恶徒公然打砸外来务工者摊位,绍兴文理学院大四女生时新礼挺身而出,却无人帮她;1月20日,时新礼的同学钱伟平在公交车上四度阻止数名小偷行窃,遭小偷报复,结果与时新礼一样,遇到了“看客众多、无人援手”的尴尬。1月24日、25日《今日早报》连续报道了此事,在绍兴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绍兴人真是鲁迅笔下的‘看客’么?”“绍兴人是否不够侠义?”于是乎,关于“看客”的讨论在当地平面媒体与网络上十分火爆。
很有意思,24日早报报道此事用的是《绍兴大学生再当“孤单英雄”》的题目,它是相对于时新礼的义举而言,言下之意是,时新礼,你已不再孤单,你的同学开始为你助阵了。可事实是,两位大学生都是“孤单英雄”,因为事发时没一位市民为他们助阵。题目本身具有反讽意味,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不容否认,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发生的两桩见义勇为的事见证了共同的一点:部分绍兴人充当了鲁迅笔下无意义的“看客”。
凡是读过《呐喊.自序》的人对先生的这段论述都不陌生,“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先生只将“看客”定义为毫无意义看来错了,其实,“看客”不仅有意义,而且还有恶意。这从钱伟平补叙的三个旁人“理性”的细节可见一斑:一、他周围曾有两名男子以“观赏”的姿态窃语“看,小偷偷东西呢”;二、公交车过道本来很窄,钱伟平本和小偷“一对一”,而众人纷纷闪避,给小偷们腾出了围殴他的空间;三、小偷逃跑后,有人对钱伟平说“你太傻了”,却没有人拨打110报警。
先生以为“看客”毫无意义,是就第一点而言,他们仅作为“观赏者”出现。对此,先生是这么看的,“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1月24日《河南商报》报道的郑州一位正遭城管盘问的老妇在围观者的起哄下脱光上衣事件中的“看客”就是代表。先生还说,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一九三三年)如果先生看到“看客”竟然为小偷让道为围殴见义勇为者提供方便,或者听到他们那么“理性”的评价,他还会以为“看客”是毫无意义的吗?这简直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吗?
说来有趣,每当上下班骑车路过古轩亭口那尊秋瑾塑像时,我都会想起先生写在小说《药》中的一段话,“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那是夏瑜(也即秋瑾)英勇就义时的情景,当年的绍兴人确实充当了毫无意义的“看客”,为此,先生痛心疾首,决意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疗救国人愚弱的灵魂。可不幸的是,这片素有报仇雪耻之乡的古越大地,尽管历史上出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鉴湖女侠秋瑾、辛亥英雄徐锡麟等侠肝义胆的大英雄,更有文学大家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对立人思想的大力阐述,按理说,其乡人怎么也不应该成为无意义的“看客”,更不要说有意义甚至恶意的“看客”了,可事实是。真是愧对先人!
面对跳楼者嚷着“快跳啊”的“看客”是无耻的,而弹着吉他为自杀者助兴的“看客”则是有罪的,为小偷让道提供方面的“看客”简直就是帮凶,凡此种种,都表明一点,今天的“看客”已非昔时鲁迅笔下的无意义的“看客”,因而就要从他们对见义勇为者造成的间接伤害及对社会公德造成的直接伤害着眼,不仅要给予道德谴责,更要从“有意义”的角度从法律法规上找到处罚依据,譬如正在讨论的对充当“看客”的司乘人员怎么处理就是,非如此,即使再多几个鲁迅也难奈“看客”何。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163.com/07/0125/06/35LOPFA000011229.html
http://zjdaily.zjol.com.cn/jrzb/html/2007-01/24/content_2240991.htm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news.163.com/07/0125/06/35LOPFA000011229.html
http://zjdaily.zjol.com.cn/jrzb/html/2007-01/24/content_2240991.htm
前一篇:王学进:让黄丝带系住人间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