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王学进:上课像考试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2006-10-17 11:32:26)
王学进:上课像考试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在10月16日的“2006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江苏省名牌学校洋思中学的校长蔡林森石破天惊地提出一个观点: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地学。蔡校长举了一个他们上数学课的例子——每个学生先花五六分钟看看概念、例子,然后老师开始考有代表性的习题。考了以后,不会的,就让大家更正、讨论,由做对习题的学生指导做错习题的学生,然后再考试,老师再做最后的指导。面对同行这是搞应试教育的质疑,蔡校长称:“我告诉大家,这是最好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高,能够紧张地思维,能够不怕困难,这样他们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都提高了。哪一点得不到培养?这不是素质教育吗?”(10月17日浙江在线转《今日早报》)
这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蔡校长将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化约为一维教学即考试教学,说到底就是在倡导一种工具理性教育,即全方位地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机器。不错,应试是一种能力,在应试过程中,学生能享“有战斗的快乐,有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且“身经百战,还怕中高考吗?”(蔡校长语)这一说法与当下的一句教师流行语如出一辙:应试难道不是素质教育吗?
如此说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毫无二致了,原来两者好似抟土作人,捏开抟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家原本是一家。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纯粹是多此一举了。我不这么以为,虽然我承认应试是一种能力,建立在应试基础上的应试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应试能力相比于人的综合能力即素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我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后者从属于前者。现在通行的应试教育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把教育功能大大地简化了,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浓缩为一种即智育。剩下的就是,学校教育的整个使命就是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罔顾学生的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
蔡校长列举的上数学课的例子,让我看了不寒而栗!那可是百分之百地考试教学呢!无论从教学目的的设定,还是教学流程的掌控,一切都是围着考试转。太恐怖了,这哪里还是课堂,分明是考试车间吗?你相信,在这样的课堂内,还有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吗?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吗?还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人格熏陶和品德教育吗?如果语文、政史地等人文学科也是按照这个模式去教,那怎么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将教育的境界只局限在工具理性之上,又哪来的人格理想教育、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呢?从这样的课堂里走出的学生最终会成为什么样?请大家看看10月16日《华商报》上的一篇题为《高二女生考试成瘾
称没有考试活着没意思》就一清二楚了。就读于西安南郊一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小安(化名)嗜考成瘾,一天不考试就烦躁、空虚。她活着的目的,就是考高分让父母老师夸奖她,让同学羡慕她。其母亲张女士对女儿考试前疯狂学习的情况流露出深深的担忧,不得已只好带女儿去见心理医生,小安对医生说:“最近我老是多疑惊慌、晚上睡觉也不踏实,就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参加考试。上课也听不进去。没有考试,我觉得活着没啥意思。”
噢,天哪!没有考试,甚至连人都不想做了!这样的偏执狂能成为一个有道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吗?难道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正是小安这样的考试狂人吗?兴许,蔡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正是靠培养了一大批像小安这样的学生才赢得了名牌学校的美誉不成?
呜呼,哀哉!我无话可说,惟觉在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居然有这样的名校长说出这样的名言,怎么能不让人深感在当今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关山万重!
http://zj.news.163.com/06/1017/08/2TKF00H8005100BS.html
http://news.163.com/06/1016/03/2THC8JO600011229.html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身份:副主编)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13967591161
信箱:wxjxc@vip.sina.com
笔名:陌上青 山阴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