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中国教育该从王楠子身上反思些什么?

(2006-09-25 17:17:37)
王学进:中国教育该从王楠子身上反思些什么?
   8年前,王楠子还是上海某初中的初二学生,由于上课爱接小茬,爱开玩笑,课外爱踢足球,成为老师心中标准的差生,屡教不改的他甚至被班主任老师安排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的最后一排。“当时总觉得班级是分等级的,我始终是差生。”王楠子说。其父设法将他送到美国读书,结果他的缺点竟被美国老师当成了优点,在老师的表扬鼓励下,8年后,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其父日前给报社去信,就此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把许多本应成材的孩子弄成了水泥脑袋。”(9月25日《东方早报》)
厂  王楠子是幸运的,让他摊上了这么个好爸爸,享受到了优质的国外教育,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假如当初他仍在国内接受教育,其结局可想而知。两种教育体制造成两种如此截然不同的后果:差生成为天才,这中间的巨大反差,难道还不足以惊醒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吗?
本来,一个少年上课时爱接老师的小茬,爱开玩笑,迷恋运动,会拉小提琴,敢于质疑老师的讲课,应该受到老师的鼓励才是,因为这些禀性恰恰体现了王楠子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可在我们的老师眼里,这些特点恰恰成了令人头疼的缺点,以致认定他是一个差生。
   由此我怀疑,虽然我们的教师天天在口里喊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他们到底对什么是创造能力了解多少?在他们看来,唯唯喏喏,一心听老师话,遵守课堂纪律,就是好学生,就能有创造发明。反观美国,那儿的教师从不要求王楠子死读书,读死书,当发现他会拉小提琴,老师就立刻让其加入管弦乐团,而在他原来的学校里,老师甚至不知道他还有这一手。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他爱接小茬被老师当成了班里的刺头,在美国,他不但可以当堂纠正美国中学老师的错误,甚至还能得到老师这样的鼓励: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两相对照,中国的教师应该深自反思。
   我们的教师如果不坚决破除既有的人才观,还是以原来的评价标准去划分优等生和差生,那么即使创新教育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结果与目标必定南其辕北其辙,因为他们连什么是创新教育都没搞懂,甚至连眼皮底下的天才学生都不认得,还能指望他们培养出一大批创新人才吗?王楠子的现成例子再次警示人们,中国教育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摧残人,那是种暴殄天物的教育制度,非改不可。
 http://news.sohu.com/20060925/n245509360.shtml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6865066
信箱:wxjxc@vip.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