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说

(2011-08-22 19:53:44)
标签:

转载

非常赞同晓鹰文中所谈的道理,尤其是在这篇文章结束时的那段话,证明了晓鹰作为一个医学科学家是非常合格的。
中国人肯定某些在某个行当里成绩斐然的人,喜欢在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名称后面加上一个“家”字,比如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音乐家、书法家……我总觉得,这个“家”字,不仅是肯定他的职业成绩,还似乎有另外一层含义的期待——超越职业局限的含义,回到“人”的位置,比如医学家,就应该是超越了医学的局限,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宏观的思考,能对当下社会、医学与人的关系、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人与环境等涉及到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人类整体的福祉,对人类的未来担负起责任的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句似乎有点自嘲的古诗道出了人性的高贵之处。这也应是各种“家”们的人文情怀。
原文地址:“家”说作者:晓鹰

[转载]“家”说儿时的梦里,没有科学家的成分,虽然那个时候喜欢数星星,喜欢拆东装西,也酷爱读《十万个为什么》。

而这几十年来,每次去银行或是在网上联系关于“煤气电水”“电话手机”,还有其它等等事项,在填表格上“职业”一栏的时候,在很多选项里,选出“科学家”这几个稍微接近字眼放上。在公众场合,被介绍时,也会被称为“医学科学家 (Medical Research Scientist)”。

是做医学科学研究的人,是研究人员(Researcher),但这一放上个“家”字,确实很让人忐忑。不过,我以前的理解,这“家”字,大约只是指干这个活的人,是高级蓝领,和那种“画家,作家,大家”的“家”那种霸气完全不同。

 

科学是一种高级游戏,科学家只是玩游戏的人,在做游戏的时候,游戏规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设定,有时,甚至我们自己也要重新审视和制造新的规则。

小时候,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少年的时候,都会说:某某说的(偶像人物);读大学的时候会说:书上说的;后来在读博士的时候被导师纠正了:“别人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说什么和什么是你说的”。

自此,在关注事物和人的时候,重心就逐渐移到了:我应该怎么说。

建立自己的认识,说出自己的观点,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很艰苦很艰苦。这也就是为什么,模仿别人说话的人多,因为模仿容易。

 

在很累很累的时候,想过放弃,放弃这种艰苦的追逐,这个游戏耗心力耗脑力也耗体力。甚至怀疑,有没有必要这样子。。。。。。但是,每次当我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个个疑难的现象被得到解释,一个个潜在的提升健康的可能性正在一点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那一刻,是异常欢欣鼓舞的。而我们更清楚的是,那一刻过后,难度会更大。

都说,搞文科的人都是昂着头走路的,做理工科的都是低着头走路的。。。。。。这一低头,于我,就是低了一辈子了,想不出昂着头的感觉会是怎样的?

总想着,这个课题结束了,好好休息一下,撇开一切,背着行囊去流浪。可是,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涌现。。。。。。这一想,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好想好想去流浪的时间,总是遥遥无期。

 

做科学工作,一但做了“家”,那应该是一种境界。所以,我以前的理解是不完全准确的。

我想:这“家”字,不光只是指干这个活的科学高级蓝领,也应该是一个奉献和忘我的人,更是一个专业的领头和行业的榜样。否则,就不要轻易冠上这“家”字。

其他行业,大概也是如此。

[转载]“家”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