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2008-12-14 23:51:36)
标签:

杂谈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逆光中的赵州桥(有关赵州桥照片均用手机拍摄)

 

  神仙是长生不老的,已经活了1400年,还青春犹在,算是神仙了吧。赵州桥定是桥中神仙了。2008年12月13日,就来赵州拜桥仙。

    神仙屹立在河水上,水结了冰。孩子们在岸边敲破冰面,手拉手捡拾碎冰,再扬手抛向远方。欢声笑语让坚冰消融,神仙也动容。

  早在小学语文和中学历史课本中知晓了赵州桥大名,人到中年终有机会一睹雄姿。

  赵州桥是桥中的经典、桥中的极品、桥中的神来之笔,因而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认定的“国际土木历史古迹”、“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后人评说到了极致,隋代工匠李春师傅不会知道,但他的石头们知道。

  石头们构成的庞大桥体,只有一米五的地基,而且就建在天然砂岩上。然而这些纯粹的石头众志成城,承载了千年交通碾轧经济流通,抵御了大洪水大地震的冲击,岿然不动。

  钉在石头上的那些铁钉想必不是李春师傅的作品,而是历朝历代维修所加,几根钉子怎能让几十块数吨重的石头作凌空飞虹?

  李师傅不是建筑工程专业硕士博士、亦未留洋深造,更无高精尖的钻研测量设备,在崇文不尚工的古代中国,凭一番土造鼓捣出了这么个大物件,一下子就流芳百世。

  他凭什么呢?

  赵州桥公园里反复放着似乎是“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辗了一道沟”的调子,打听才知是“小放牛”的河北地方小调。小调好听,老听也腻,也不多创作几个品种作为交替。从大门到甬路,到群雕,到金石,到观景廊桥,到民俗展馆,个把钟头看的大都是应景摆设,表皮剥落,灰头土脸,不成体系,难觅气质。这才圈院保护了十几二十年。仿佛给桥仙戴了顶破帽子、围了条劣质围巾。千年前,桥梁专家创造了桥仙,千年后,园林“砖家”却弄了个“山寨”园子来“保护”人家。

  再说南方某地去年痴想创造个新石拱桥来申请吉尼斯纪录,结果还未竣工即瘫倒害命。豆腐渣工程们轰然倒塌的声音此起彼伏,尘烟必定呛到了恍如昨日的李春师傅。

  李师傅凭什么?凭着这些坚强的石头,凭着石头里面忠人之事、恪守职责、诚实信用的品质,凭着古代知识分子对天、对地、对人的敬畏。

  李师傅为什么不把造桥过程记载下来呢?到现在,人们连造桥的确切时间都四处征引,遑论工程技术数据了。隋代时我中华文明早已繁茂,皇道之上贯南通北的这座大桥,却未留下系统的文献记载。

  李师傅做了,把奥秘砌到石头里,石头比铁坚强。

  如今的官僚和“山寨”师傅们做了,把不良拌到混凝土里,钢筋不如面筋。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

  PS:抱怨不是个好事,得马上平衡一下。看看俺在赵州桥公园工艺品店里买到的当地年画,木版印边线,手工上色,三幅一百元。喜气洋洋的吧,要过年了,与君共享!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赵州桥那些神圣的石头

 

人民网转载本文>>>>>> 

 

千年古墨,似笑似吟  这闲云野鹤蜗守深巷,与工房长窗里漏进的阳光切切磋磋
 
四五百万人一起数数做加法  有人动用宝贵的行政资源教四五百万人温习加法?
 
两幅可疑照片竟越传越疯  侮辱人的假照片是怎么造出来的
 
救济塌陷的身份  “户口”和“废品”在一起?
 

 网络不虚拟 暴力要不得  互联网上可以滥情、欺诈、施暴、不负责任?

 

定伯捉鬼是个冤案  “河南人连鬼都敢骗!”

 

有的东西藏着才有趣  生殖器岂能当成日常玩物?

 

“亲娘泪”流出赤子情  读着,眼泪就在打转,谁都有亲娘啊!

 

我的预言:报纸5年后变成宠物  报纸的没落,正像雨季中老屋墙皮的脱落一样,无可挽回。

 

好儿子赖儿子都是俺儿子  即使是罪犯,他也是我的儿子!

 

回到4年前去补104个洞  “我用正版,我吃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