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策马入林
策马入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6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家班 揽翠亭 数字乡村

(2007-12-05 17:54:33)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文学/原创

鲁班

揽翠亭

乡村旅游

特色资源

网络文化

数字化

生态城市

 

【贵州记(下)】

 

大家班 揽翠亭 数字乡村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美吧,南花村里的小囡囡。


   

    从贵州著名人文胜地青岩古镇一个门楼看进去,一位老人在做木工,颇感兴趣,就走近了看。刨子,木线,拐尺,挺全乎。“我这些都是18世纪的木匠工具!”老人姓阮,个高、脸大、须白、眼圆、嗓高,幽默地说话。
    “您是鲁班在世啊!”老人也需要鼓励吧,俺就夸了一句,没想话音未落,63岁的阮师傅大声道:
    “大家班!”
    “我不是鲁班,是‘大家班’。离开了大家,什么活都干不成!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自己是幼稚可笑的。”见俺发懵,就补了一句。未想这句让俺更懵哩,一位老木匠同志除了生产刨花和锯末,还能生产这样的话。简直是拿着刨子的哲学家!
    果然,阮师傅曾于1993年至2006年担任过三届贵阳市花溪区政协委员。老政治家哩。大名“阮必正”,不同凡响。
    出身木匠世家的老师傅退休后依旧以不同凡响的逻辑,经营他的草木庭院,打理阳光下的菜蔬,侍候树影里的鹅鸭。
    “一盏阳光,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一下午;一盘盐菜肉,一盘豆腐果,一盘卤猪脚,一盘鸡辣角,吃一天。”
    一个叫“古道遗风”的院落里随随意意地写着这样的一些字。年过花甲的主人孙学渊坐在字边上的旧藤椅里,就着下午的光线看当天的报纸。
    小院不大,气象万千,假山,繁花,秋千,鱼塘,棋盘,葡萄架,酒桌,“守备府”的灯笼……房子七八间,堂屋一大间,书房二三间,茶室二三间,厨房一大间……酒家亦住家,菜馆亦茶馆,古道遗风亦世外桃园。
    老人学渊名副其实,里里外外皆学问。好客的老人展开一卷卷他的书画作品,解说墙上一幅幅他的丹青墨宝。拙朴的笔触,天然的激情,让老人在偌大的屋山上画就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图,在各个角落的墙上画了黛玉、魁星等水墨人物,甚至在男女卫生间的门上也画了书生和淑女。
    老人的灵感之光芒璀璨与想像力之丰富多彩,顿时让俺只剩了目瞪口呆的份,及至著名的糕粑稀饭、卤猪脚、米豆腐等小吃上桌,俺已尝不到传说中的香甜。
    阮必正和孙学渊两位老人,原籍都是江西,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到1398年)其先民被朱元璋派遣到西南边陲来镇远清蛮,青岩古镇就是这些先民屯垦戌边的驻扎地,成为黔中军事堡垒和交通要塞。而今600多年的风雨保留了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方寸“遗明”之文明,“必正”和“学渊”两位老人,就是个性鲜明、各有造诣而又本分本色的传承者和见证者。

 

   
    11月16日上午,俺徜徉于青岩古镇的石城石巷石门石板路上,触摸石头与文化的渊源,追寻石头们6个世纪的沧桑阅历。等到十几天后,俺把石头敲成这些破碎的汉字时,恰巧收到了苗寨上郎德村陈胜明帅哥的短信:
    “你好!我家门口的亭子快修好了,你给亭子取的几个名字我决定用‘仙柚亭’,是否可以加上你的名字作为提名?”
    哈,好事啊!俺所见所写的苗寨桑木新亭子要落成了。陈胜明用“仙柚亭”,是因为与亭子相依相伴的是那株硕果压枝的柚子树。挺好!可是俺又一想,似乎不如用“揽翠亭”更有境境、内涵和诗意,特别是考虑到一株柚子总不如满山青翠更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荐陈胜明采用此名。陈胜明回短信说:“好的,就要‘揽翠亭’好了。你说呢?”哈,痛快之人,谦和之人。
    俺回短信说:“要书法家题字吗?如需要,我帮你找一个!”“好啊!”“匾额的尺寸多大?”“高是70公分,宽是150公分的框牌。”
    俺要找谁呢?一下想到了彭明榜。明榜兄是谁,百年伟大期刊《中国青年》编辑部的领导,新闻出版界的资深人士,三黔大地的游子,博士。这是俺曾写在博文《明榜书法:入流入木入心入道》里的一段话:“榜兄是俺深交多年的仁兄,博士学衔之下亦有博学之才。在著名媒体贡献青春激情与深邃思想十余春秋。近年又开始肩负国学复兴大任,苦心孤诣于书法艺术。今年两次去探望仁兄,均被其龙蛇飞动之铁笔和潜心治学的精神所感动。”
    于是修书一封,电邮给明榜兄,说明原委,“忽悠”榜兄说“在这样一个中外闻名的苗家文化旅游热点村寨,挂起仁兄题写的匾额,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这也算为贵州苗寨的旅游事业做一分贡献吧!”
    没想到明榜兄太郑重太庄重太隆重哩,说自己习字虽有数年,但仍未大成,不敢冒昧出手。他热情应允另求知名书法家文墨。啊呀,这位贵州之子严谨治学、虚怀若谷之风,真是令人钦佩。
    尽管夙愿未成,果能求得他山高人尺幅翰墨,也算为苗家新亭添一道重彩哩。

 

   
    “尊敬的北京用户,欢迎您来到“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山水秀美的林城贵阳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数字化的生态城市发展,贵阳移动欢迎您的到来!”
    这是保留了半个多月的一条短信,“数字化的生态城市”这个概念当时让俺心里一动,贵州移动公司还很煽情地用了“以惊人的速度”。
    活化石要数字化,要融入国际文化潮流,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有形与无形、内涵与外延的增值!而俺身边,就有担当此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人。
    浓眉俊眼的哈兄是西南角与互联网打交道的高人。那天他一边与俺吃花溪牛肉粉,一边简单描述自己正在酝酿的贵州“百村网络文化工程”,就是想建设乡村旅游文化网上推广平台,打造立足本土、连通世界的网络旅游文化市场。
    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这份策划书上,一些令人心潮澎湃的句子撞击着俺:“作为世界上最大朝阳产业的旅游文化产业,当它与互联网这一革命性的大众媒体相结合时,传统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便迎来了新的机遇,产业价值更趋明显”;“网络信息技术为旅游业带来充满变数又令人憧憬的美好未来,任何地区和企业已不能不考虑建立特色化的旅游文化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旅游文化宣传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乡村旅游有利于发挥农业在生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这么大的意义,这么重的价值,这么亮的前景,让俺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又不够使的哩。哈兄和他朝气蓬勃的团队将“绿色喀斯特王国”自然村寨特色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乡村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符号,充满着神秘感和吸引力,必然成为“多彩贵州”品牌文化的核心。
    多么美好的愿景啊!不远的将来,如你我一样向往苗乡侗寨、生态王国的驴友们,都能够在千里之外敲击键盘,与陈胜明一样的山寨主人订下吊脚楼上的客房,订下揽翠楼外的那片山水,订下与民族兄弟姊妹山泉般甘醇的友谊。某些美好的日子,我们能够聆听着亘古的情歌在木楼的月光里入眠:“生也莫分死莫分,青藤缠树树缠藤;哪怕背个烂笆篓,讨米同靠一边门……”

    作为“大家班”的千千万万山寨主人们在他们的“揽翠亭”里精心打理了我们的梦,也迎来他们崭新而富饶的黎明。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南花村舍。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南花村里的阿哥阿妹。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阿妹天生丽质。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帅哥天生顽皮。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美妹最上镜。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南花村的瓦。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卫生间也这么别致。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苗寨光与影。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苗寨美眉三个。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苗寨美眉一个。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苗寨美眉一个。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苗寨美眉又一个。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凭窗远眺苗家山水。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山水这般妖娆。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青岩古镇剪影。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龙儿何故啃飞角:青岩造型之一。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蒌蒿满檐叹西楼:青岩造型之二。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高原西渐江南风:青岩造型之三。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重重叠叠炫不凡:青岩造型之四。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进”得门来一饱二福。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古城状元第。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琉璃艺术当街卖。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转眼间小猪出世。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酒坛飘红。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替木行道。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过街之犬。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耄耋老人“十八子”,老伴瞪眼没脾气。

(本来要与俺聊天,可老伴怕俺们是人贩子,一咳嗽,老爷子就乖乖进了屋去)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拇指大小的紫玉米。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深巷鱼儿。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木楼上的“大家班”。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美眉掩口。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石阶通幽。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阮师傅必正委员。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阮委员与菜蔬相守相望。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在青岩同游的贵州大学仡佬族和土家族的四位大学生,

小心地把瓜果皮放到一个袋子里。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此处“古道遗风”。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学渊老人在“遗风”里读报。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书香门第。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书画满堂。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书画如佳酿窑藏。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帅哥靓妹的背后是林妹妹。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花香茶舍。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多寿多福。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洗碗筷也是快乐的工作。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玫瑰糖的甜味。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糖甜还是手指甜?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祖孙表情。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甘蔗的表情。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弟弟们在分什么?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放学路上打牙祭的辣菜。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要好姐妹,勾肩搭背。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天真的古城。 

 

【贵州记(中)】 

苗寨二陈:“国宝”村里的男主角

 

【贵州记(上)】

贵菜:舌尖上的舞蹈


大家班 <wbr>揽翠亭 <wbr>数字乡村

 请君策马,入俺山林(或点击上图亦可进入本博

敬告:如果博友看不到本文图片,请直接点击该图,即可在新窗口中出现;

或者按F5键刷新本页面。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