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早上:谁人问路清华园

(2007-10-21 15:52:26)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校园生活

清华大学

教育

学习

消息

导语

细节

周末早上:谁人问路清华园
 
课堂。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教授在讲宏观经济学。
教授很远,教授的智慧很近:《大国发展战略》,
以及这本“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大周末的,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校园里问路,一听,都是来上课的。”央视一位哥哥说。
  “现在进行再教育,或者说继续教育的人很多。”路透社一位哥哥说。
  “哦,有了,一条消息的导语!”俺说。
  昨天早上,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参加一个三个月培训班的开班仪式时,与两位新学友对话如上。
  俺才疏学浅,虽然介入新闻曾十余年,但仍对基本技巧念念不忘。譬如消息、导语一类。
  随着经验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学习以提升素质、修养、竞争力,所以通过各种途径管道继续深造的情况比比皆是。到大学校园里来攫取营养、增强软实力,就是其中一种情形。
  如果要写这样一篇消息,开头偶遇并在对话中发觉的那个导语,便是一个最佳入口。
  这样的导语在西方记者笔下,是家常便饭、惯用伎俩,所谓小细节、小切口,不动声色,真实自然。
  上学时曾在《参考消息》等处观摩这类娓娓动听的短消息,并下意识地模仿。如1993年1月30日到《法制日报》上班,当日采写的第一篇消息就是这样开头的:那个叫余小清的四川小保姆已经在北京垂杨柳医院的病床上躺了N多天……
  后来的10多年里,消息、通讯、散记,哪怕是言论,都要蹩摸一个小小小小小的由头开篇。效果大都比较理想,于是良性循环。
  从大清早大学校园里的行人问路,可以抻出中国人民应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挑战而自觉学习的故事,可以抻出全球化裹挟下的中国修炼本领合作和平发展的大局。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琐碎情节,正在各个有人没人的角落反复上演。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唱雄鸡天下白,一叶与一唱,都是这样的典型和非典型情节。
  不光写一篇新闻,做一件事情,乃至治理一个国家,道理无不相通,细节决定成败,点滴即是江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