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转载 |
6.在跨文化中的生涯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也就是说,只要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予你积极的回应。
我在求职面试时初访校园,面对如此景色,惊为人间仙境。学校设备完善,管理井井有条,所接触的人也很友善。总之,初步印象很不错。
我也见到了校长布克博士,一个德国移民的后裔,银灰色的头发,个子高大,走路敏捷,腰板挺直,给予人自信和精力充沛的感觉。他不苟言笑,显得冷峻,但熟悉了就发现他还有一颗火热的心。他工作严谨、雷厉风行,是做实事的人。初次见面就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发现他是个有争执性的人物,有些同事对他极其敬重的,觉得他是个有远见的领导人,但也有人对他颇为不满,认为他太专制了。他这样的性格,也为学校上层后来的冲突打下了伏笔。
我也见到了商学院的院长和院里其他教授,他们对我的到来,表示出诚挚的欢迎。这次访问使我对中西部的美国人颇有好感,觉得他们朴实、坦诚、友善。
......
以积极态度求人生
我们商学院规定学生要做毕业实习,也为学生寻找实习的机会。一次我请来了某保险公司老板大卫,到我的财务课上作专题报告,他愿意来,也是想招学生去他那里实习。
他的讲话对我也有启示。首先,他把保险推销定义为:教育顾客,使他们明白自己对人寿保险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保险推销不是一个很容易的行业,但大卫却这么说:“推销人寿保险,打一百个电话大概可以约到十次面谈的机会,而这十次面谈最后可能签下两张人寿保险合同。那么,怎样才能够成功呢?就是多打电话。”
——说起来很简单。但想一想吧,若是这样的成功机率,每打100个电话,要经受98次失败,却要只看到那2次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坚持下去,才比较容易成功。
他那次讲话后,班上就有几个学生报名去他公司实习了。一次下课后,我偶然问起一个学生:“安迪,你在大卫的公司实习情况怎么样啊?”
安迪的脸色一下就变得很难看,露出极度不满、甚至是怨恨的表情:“大卫只是想让我们替他卖保险单,榨取我们的廉价劳动力。”
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麦克,你觉得怎样?”我转而问旁边另一个美国小伙子。他也是我班上学生,平时阳光灿烂,性格开朗,也在那家公司实习。
麦克却是这样回答的:“也是吧……可这在于怎样看了,因为我们同时得到了正规培训,获得首次工作经验,这将有利于我们的求职和事业发展。”
我第一个念头: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却是截然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不同的思考角度,使他俩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东西。而麦克这种思考方式,就是积极思维。
那次谈话后,我开始留心到他们的不同处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安迪与麦克都考得不是很好。安迪向我抱怨,说这个考试这么难,不公平,等等。而麦克却很诚恳地说,他考的不好,是因为大意了,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
这些都是些小事。但逐渐地,我对他俩有了不同的看法,安迪老是抱怨指责,而麦克积极上进,我从麦克身上看到了潜力。
学期结束时,我要评定最后成绩。当时,他俩的成绩按总分数都应该是B–。但我在最后一刻作了调整,我把麦克的成绩加到了A–。当时我的想法是:麦克的专业是财务,我要帮他一下,不想他因专业课成绩的不好,而耽误到了前程。
事后,我心里并不踏实。我还是在作自我反省:“为什么我要给麦克加分数,难道就是因为这是他的专业课?”终于,我明白了,是他俩的不同处世方式影响了我对他们的态度,下意识地我更愿意给予麦克机会----就因为他的积极态度。
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就在他们毕业前不久,麦克又来找我。原来他在毕业求职时,找到了ADM公司的工作,是它国际总部的职位。在公司安排下,他也乘飞机去那里实地参观了,对公司的规模和前景都留下深刻印象。公司也要他,并开出了很好的雇佣条件。可当时他在当地一家小证券公司兼职,那公司老板知道后,为挽留他,提出一个条件:让他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所以他就犹豫了,想来征求我的意见。
我当然建议他选择ADM,那是一家跨国性的农业食品大公司,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况且年轻人就是要去闯世界。不过那只是我的建议,我并不知道他的最后决定
后来,我在毕业典礼上,偶然地碰到了安迪。问起近况,他还在找工作。接着,他又抱怨起来,说到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他是黑人,所以找工作就困难,等等。
在美国,种族歧视固然存在。但是,也由于政府“Affirmative Action”的法令,使美国黑人在寻找一些专业工作时,可能还会更有优势。我觉得安迪最大障碍是自己,他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起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人这么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也就是说,只要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予你积极的回应。让我们以此警句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