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读盛蕾《我的博物馆》
(2025-08-12 09:37:19)
标签:
书评出版人生盛蕾博物馆 |
分类: 读书 |
5月初读作家盛蕾的《我的博物馆》,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从书名看,貌似谈博物馆。但其实,她以博物馆为名,把自己的经历,都作为博物馆“藏品”。全书分为“童真博物馆”“青春博物馆”“成长博物馆”“旅行博物馆”“生活博物馆”“良知博物馆”“幸福博物馆”七个部分,汇集了她的各种随笔散文,每篇都有“馆藏x号”的编号,这思路十分独特。外文出版社很少出这样的书,也是因为其特色吧。
书后还有“书籍中的画展”,由出版社邀请青少年根据书中“展品”创作。每幅图都有裁切线,可以用手抠出图像成小卡片保存。小画家们能根据抽象的文字创作出直观的图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作者曾从事记者、导演、主持人、频道监制等职业,靠自己打拼至今,从文字中可以读到其奋斗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快乐。
8月参加《作者面对面》第855期活动,再读《我的博物馆》,进一步理解她的创作思路。作者认为,存在就是合理。每个人如果有自己的博物馆,人生就会有意义。我从哪里来,我是谁。世间的功名利禄都毫无意义,而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个人博物馆也是个人的精神家园,信仰的宫殿。日记、相册,都是个人博物馆。建构个人博物馆是一种理念,但个人博物馆,不是个人爱好实物收藏的那种博物馆,而是个人精神记录的虚拟博物馆。与传记不同,个人博物馆记载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东西。有人在你跌倒时说了一句话,你记得一辈子。还有个人隐私,可以不展示给大家。例如,其中的旅行博物馆模块,展示了旅行作为打破认知的过程、重新思考人生的过程。而且,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也是每个人心中的博物馆的集大成者。只要做出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也会出现在另一个人的个人博物馆里。
作者曾短期做过图书馆编目工作,也因此培养出理性思考能力,所以其文字不像其他女作家那样随性,而有一定的逻辑性,按一个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分类,可以看出“建筑”的结构和其想表达的意思。他用心生活,勤于思考,认真写作,才有这样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
不少人都喜欢写自传,但我认为,传记如果只是流水账,记录自己高于常人的成就,这样意义就略差,而更重要是体现自己的人生在社会中的价值。个人博物馆,是一个创新的话题,启发大家对人生和写作的思考。“当大幕徐徐落下/历史遗忘了瞬间/当我们变成路人/偶然重逢在人海……”
后一篇:室外抽烟的女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