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里发补助想开去
(2017-09-16 10:04:45)
标签:
复旦大学数学系补助历史回忆 |
分类: 教育 |
最近老想起大学里的一件事情,那是研究生时期发困难补助时候遇到的难题。
事情发生在1986年,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分为几个班,每个班各十多个人。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困难的四川同学,叫王旭焰。平时大家都很照顾他,到了困难补助的时候,自然更要想着他。我和大家一商量,觉得补助还是都给他。我不记得当时是多少钱,好像一个班100元左右。那时候研究生每月生活费35元,100元是不小的数字了。
上报到系党总支,问题就来了。
一天中午,团总支书记俞兄来找我,说其他班困难同学多,十个人每个人都申请补助了,而我们班只有一个申请,是否把我们的名额让给其他班,就是说两个班一共200元
,11个人平均分。我一听就生气了,因为我知道其他班不是都困难,而是考虑利益均沾,大家每人分十元,就可以出去喝酒了。这种想法大概也很普遍,估计不少系都是这样做的。而我们班那个王同学,家里确实十分贫穷。团总支书记俞兄和我争执了起来,说我不顾大局,说我不为其他班的困难同学考虑,还质问我:其他班有10个困难同学,而我们班只有一个困难同学,为什么不能调整呢?我听了实在哭笑不得。在这个事情上,我实在很无奈,我不能同意这样的方案。半个小时的争执,貌似我也没有说服他,他好像思路确实有点问题,但也是奉党总支的命而来,完不成任务也没有面子。
后来得知结果,这事情还是按我的思路处理了。但是我总觉得,同样一件事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效果完全不同。在我们班,王同学是受益者,但是其他同学也许不一定高兴,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其他班那样的平均利益,对于我来说,得罪了上级,也得罪了同学,受益者只是一个人而已。
也许,当干部的技巧不是同情心,不是公平,而是大多数没有意见罢了。
前一篇:博睿学术出版社的文件夹
后一篇:笑话中的数学:读《数学也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