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破万卷(5374)·《十二楼》(上)

(2019-09-11 22:11:24)
标签:

文学

古代

小说

李渔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5374)·《十二楼》(上)

《十二楼》,又名 《觉世名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作者李渔,署名觉世稗官。十二卷,各卷一至六回不等,每卷演绎一个故事。成书于清顺治十五年 (1658) 前。原刊本未见。有清顺治十五年广顺堂刻本、消闲居精刊本、嘉庆五年会成堂重刊本、英秀堂刊本、坊间巾箱本、上海亚东图书馆标点本。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5373)·<</span>连城璧>》。

《十二楼》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内含十二篇白话小说,均以“楼”名篇, 各自独立成章。劝惩教化是李渔文艺创作的本旨,杜浚序《十二楼》云:“今是编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入情啼笑接引顽痴”,因而“于劝惩不无助”。受劝惩教化的创作动机所驱使,《十二楼》中每一篇小说都有裨于世道人心。小说的题材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写爱情婚姻,约占一半。但李渔笔下的爱情,绝不仅仅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而作为谈资笑柄;往往借助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来说明人生哲理或生活道理。读他的小说不仅得到乐趣,而且能引起理性的思考。能把理与趣巧妙地熔为一炉,寓理于趣,这是李渔区别于其他小说家的显著特色。《合影楼》通过珍生、玉娟对影钟情,流水传笺,冲破重重阻力,终成伉俪的故事,说明男女爱情一旦产生,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横加遏止的道理。《夺锦楼》 则写边氏夫妇为女儿错许亲事,诉讼到官的原委,乃“为乱许婚姻,不顾儿女终身者作”,说明“只因不能慎之于始,所以不得不变之于终。”《十卺楼》通过秀才姚子谷姻缘蹭蹬,十次合卺,最终如愿以偿的离奇情节,说明好事多磨,好事宜迟的生活哲理。《鹤归楼》以段玉初与郁子昌对待女色的不同态度及其不同的后果,说明了知足常乐,相辅相成的哲理。《拂云楼》写裴七郎与韦小姐主仆的婚姻喜剧故事,作者主观上要揭示梅香的“狡狯”,但作品客观上批判了以财论亲的弊端,表现了郎才女貌的爱情理想。

《十二楼》中另一类题材是着眼于日常生活中既平凡而又新奇的事情,直接进行劝善惩恶。同时,由于作家把目光投向现实的社会人生,在创作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饱经丧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所以小说有意无意地反映了明末清初战争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权奸祸国殃民,恶霸横行乡里,地主贪婪奸诈的黑暗现实。《萃雅楼》叙严嵩之子严世蕃好男色,示意内相骗少男权汝修强行阉割,致残终身。后权汝修出入严府,尽悉其私。及世蕃势败,权和盘奏闻,严世蕃被处极刑。作者的本意是“奉劝世间人,莫施刻毒心;刻毒后来终有报, 八两机谋换一觔”,客观上却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鱼肉人民、专权误国的罪行。《三与楼》通过地主唐玉川侵吞高士虞素臣房产,后来遭到报应的故事,“劝富厚之家不可谋人田产”,实际上也揭露了恶霸地主贪婪成性,巧取豪夺的恶习。《归正楼》写神鬼莫测的拐子改邪归正,立地成佛,“劝世上的人,个个自求上达,不可安于下流。”《奉先楼》表彰忍辱存孤,事终死节的节妇;《生我楼》劝人多行善事,惜孤怜寡,终有好报。《闻过楼》则说明“非言过之难而闻过之难也。”

李渔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作家,他的小说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尽管他的创作初衷是劝惩教化,言不离忠孝节义,几乎全部从伦理道德的范畴去明理说教,但由于他呼吸了时代的新鲜空气,又能比较客观地审视现实,所以基本上把握住了动荡时代的脉搏。《十二楼》不仅对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与残忍的本质有所揭露和鞭挞,针砭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人民的同情。《生我楼》《奉先楼》虽然以灾民们经历劫难后的大团圆结局降下喜剧的帷幕,博得观众的笑声,但在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千家万户妻离子散的辛酸泪痕。那些打着朝廷旗号的官兵,杀人越货,奸淫妇女,荼毒生灵。尤其令人发指的是乱兵把抢来的妇女,装在布袋中论斤两出售,“开了个极大的人行”,作者的义愤溢于言表。诚然,李渔有时把灾难的根源归之于农民起义军,对农民起义采取敌视的态度,是不能回护而必须批判的。

在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里,表现了作者可贵的民主思想色彩。李渔不仅批判了封建礼教、门第观念以及嫌贫爱富的陋习,而且热情讴歌了情男情女为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拂云楼》中,裴七郎前后两次婚姻的对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以利缔姻只能酿成悲剧; 而以情结亲才有幸福可言。批判了婚姻问题上的势利观念。《合影楼》则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礼教所崇尚的禁欲主义,同时指出了男女爱情的合理性。《夏宜楼》中,男主人公凭借西洋的千里镜(望远镜)选取美女,巧妙地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作者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选择配偶上,足见其对男女追求自由婚姻的支持态度以及观察生活的敏锐目光,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出民主思想的光华。

《十二楼》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作者的视野十分开阔,思想比较深刻。作品不仅反映了明末清初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而且把批判的笔触伸向了包含皇帝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统治阶级人物,同时对广大劳苦民众给予莫大的同情。即使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也包容了作者深邃的反思。尽管李渔出于维护封建政教的创作目的,但小说的内容总体是进步的。尤其是那些针砭时弊, 鞭挞邪恶,同情人民的内容以及所展示的民主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十二楼》是继“三言”、“二拍”之后的优秀拟话本小说集,它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李渔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他的《闲情偶寄》 中的 《词曲部》、《演习部》是戏曲美学史上的巍巍丰碑。戏曲与小说有较多的共同之处,因而,他的小说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十二楼》为我们提供了颇多的艺术经验。

题目巧。《十二楼》集中各篇均从“楼”命名。这些“楼”在小说中或隐或现,或抽象或具体,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匠心。有的题目反映故事梗概,楼名概 括了主要事件的大体过程,读者顾名思义,对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如《合影楼》写一对面貌酷肖的姨兄妹借助于河水,对影钟情,经过几番波折,终于珠联璧合的故事。合影者对影钟情而终成眷属之谓也。再如《十卺楼》写秀才姚子谷十次结婚的经过;《夺锦楼》叙边氏二女许了四家,诉讼到官,知府以二女悬锦标,与榜首联姻的喜剧故事。有的题目表现了人物性格,楼名鲜明地揭示了主人公的主导性格特征,故事则是因此而引起的悲欢离合。《三与楼》主人公虞素臣有几间书楼,上下三层,每层有一匾额,分别为“与人为徒”、“与古为徒”、“与天为徒”,一楼三用,总题一额曰“三与楼”,揭示了虞素臣善良、正直、清高古朴的性格。后来遭到贪诈财主唐玉川的侵吞暗算,幸亏老友任侠仗义,为之设计,楼才失而复得。《萃雅楼》则写少年权汝修俗中求雅,经营书铺、香铺、花铺。他洁身自好,鄙薄世俗,蔑视权贵,结果为权奸严世蕃戕害致残。后来他暗中察访严奸恶迹、面陈圣上,最终报仇雪恨。有的题目概括主题思想, 楼名表达作家的某种意向或者所要说明的道理。《归正楼》记一个以拐骗为业,混迹半世的拐子幡然悔悟,立地成佛的故事,指出为非作歹之徒只有改邪归正,才是唯一出路。《闻过楼》则通过县吏千方百计请隐士出山的闹剧,赞颂了隐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阐明了“闻过之难”的道理。有的标题作为故事的背景或道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拂云楼》唯其楼高拂云,才能远眺近观,洞察一切。小说的主人公足以居高临下,看到裴七郎容貌及其虔诚的行动,于是产生爱慕之心,这正是爱情喜剧圆满成功的关键,拂云楼是不可或缺的道具。《夏宜楼》因楼高临水,槐柳环绕,不透日光,偏宜于夏。女主角詹娴娴寝食其中,足不下楼,故能被风流少年瞿吉人凭借千里镜一睹风彩,终于成就了一段神奇的姻缘。夏宜楼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总之,《十二楼》以楼名篇,巧中见工,巧中有奇,这在古代通俗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立意新。李渔本着“从未经人道破”的出发点,惨淡经营,立意新奇,自出机杼,不同凡响。《合影楼》中,跌荡豪华的风流才子屠观察和古板执拗的道家先生管提举,同赘于一家,虽有连襟之亲,性格却格格不入. 冰炭不容。其子女珍生与玉娟各肖其母,面貌相似,由于家长不和,砌墙开堑,断亲往来。才子、佳人只能在水边对着影子钟情相爱,海誓山盟。求婚遭拒使双方柔肠寸折,痛不欲生。后经路公诚心相助,巧妙斡旋,先认情郎作螟蛉之子,继娶才女为媳,终使有情人成双作对,又促使两家关系有了转机,从而芥蒂冰释、和睦如初。睡乡祭酒评道:“影儿里情郎,画儿中爱宠,此传奇野史中两个绝好题目,作画中宠爱者,不止十部传奇、百回野史,迩来遂成恶套,观者厌之。独有影儿里情郎,自关汉卿出题之后,五百年并无一人交卷,不期今日始读异书,但恨出题者不得一见。若得一见,必于《西厢》之外,又增一部填词,不但相思害的稀奇,团圆做的热闹,即捏臂之关目比传书递柬者更好看十倍也。”翻阅野史笔记,检索传奇话本,对影钟情确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实属李渔首创。再如《生我楼》中,富厚长者尹小楼所生一子,从小走失。他为了觅子终养,竟标价十两,卖为人父; 且穿州过府,涉水登山,笑骂由人,不改初衷。从湖广走到松江,居然由流浪孤儿姚继出钱买回,父子甚为相契。经过许多曲折,本来天各一方的父母子媳终于骨肉相聚。乍听似乎荒唐可笑,细思又不无道理。可笑是因为立意新颖,出乎意料之外;有理则因父子天性使然,又全在情理之中。又如千里镜本是航海或军事用具,李渔却把它引入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中,使之成为男女联姻的媒介和功臣,敷衍了一段令人解颐的《夏宜楼》。《十卺楼》写姚生十次合卺,到头来,还是娶了初婚的石女,但天遂人愿,石女的痼疾不治而愈,结成美满夫妻。凡此种种,令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李渔创作小说的标新立异,自出手眼于此,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