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我的洁癖强迫思维症彻底痊愈?

标签:
洁癖思维强迫强迫思维症调节方法痊愈 |
分类: 强迫 |
牡丹:杨老师,我该怎么办呢?强迫症依然让我没办法走出去,怎么拧都转不出去,我觉着自己快崩溃了,照您说的做可以会好一会又回去了。强迫已经影响了我的工作生活,我觉着很抑郁高兴不起来,有时会感觉生不如死,内心冲突不断无法专心,脑子一片混乱心静不下来,会很害怕恐慌,强迫症能好吗?主要是洁癖强迫思想,会很心烦有时发呆脑子转不过来。干什么都觉着没意思,觉着脑子失控了一样,最近工作压力大我觉着好像更严重了,有强迫症的人多吗?
杨永龙:当害怕恐慌的时候,就是用情绪转化的方法,情绪转化的具体方法很简单,就是当你感到非常焦虑的时候,请你立刻使劲地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在内心里大声地暗示自己:我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我非常的自信!不停地反复暗示多次,并且要用心地去体会那种充满力量的感觉。一般而言,只需做要1到3分钟,你将体会到自己先前的焦虑减轻了,内心里出现了一种非常振奋的感觉,而这就标志着能量转化了。而此刻你要做的就是根本不去在意自己的情绪,立刻去做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此时此刻该去做的事情。
强迫症的人不算特别多,按照国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强迫症的发生率大约为0.8%到3%。强迫思维症就是一种坏习惯,坏习惯是习而惯之形成的,当然一旦我们有意识地不去重复那些思维或行为,久而久之也就会弱化和消除那些坏的思维或行为习惯,所以强迫症当然能好了。其实在我三十多年的疏导之中,所疏导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恐怕有好几千了吧,凡是坚定地按我所说的彻底落实到位的人,他们就走出来了;凡是三心二意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人,还在焦虑恐惧和烦恼之中困扰着。
牡丹:这个病怎么折磨痛苦,你的方法很好很准确可我有时就是无法战胜自己,这是不是神经病?我好像是一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一个人,胆小谨小慎微,老害怕老是紧张。
杨永龙:是啊,这就是你的问题的关键。你要知道,这既不是“神经病,也不是精神病”,它只不过是一种坏的思维习惯而已,就如抽烟、喝酒等的坏习惯的形成很类似,最终设法戒掉了就是,不应再有常人认为的、所畏的“神经病”的负担,其实你从来就一直很正常,你的问题的本质是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的”非要除之而后快,因此你要求的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
牡丹:不知自己怎么了有时会讨厌自己绝望,这个病很多年了能改掉能好吗?
杨永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旦我们对什么过度关注,敏感,害怕,那么它就会成为我们现在的症状。存在即合理,对于它绝对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想想你就想下,不想想就不想,为什么别人不会有你这样的问题呢?就是因为他们内心没有标准,非得这样,或者那样。也就是他们想与不想都是自然的。就你所养的的坏的思维习惯而言,暂时它肯定会影响你的,因为它在你身上的习惯的惯性还很强烈。但你需明白一个大方向,能量不应内耗——对杂念关注探究和辨析,而应外耗——根本不理睬它,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一旦这样坚定的去做了,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已成的习惯。
牡丹:好像很顽固,我斗不过它。
杨永龙:我根本就没有要求你与它做斗争,而是要求你根本不理睬它,当下该做什么就坚定的投入到做什么的行动之中去,让自己在当下该做的事情的行动中忙碌起来!
牡丹:我知道不该想杂念可我就是不能说服自己,忍不住还是会过一遍,明知道没意义,好像心里不想通会不踏实。
杨永龙:我也没有让你去说服自己,让焦虑恐惧不踏实的情绪和感受存在着,带着它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的投入做此时此刻所做的行动之中去。
牡丹:那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会照您说的做。
杨永龙:只有不管它,也只有立即投入到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这些此时此刻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之上,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们做好,忍受痛苦为当所为,只有这样坚定的去做,一如既往的坚持,你才能真正走出来!
牡丹:我知道了老师谢谢您。走出来会平静吗?又是我觉着内心的安宁平静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可它们总是离我太远。
杨永龙:走出来其实也就等于你养成了根本不理睬杂念而投入此时此刻做事的行动的习惯,心如止水是不可能做到的,人的情绪是具有波动性的。
牡丹:谢谢您老师,我会按您说的做,尽快改掉坏思维习惯。
杨永龙:上面我说了一切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也没有非得这样非得那样的讲究,一切自然自如就是最好的。说实话,初步建立习惯需要二十一天,让习惯固定需要四十九天,强化习惯需要八十一天。所以你目前最需要的是坚持好初步建立习惯的二十一天,这二十一天之中焦虑痛苦和不踏实的情绪和感受是必然会出现的。
牡丹:谢谢老师,我一直都觉着自己有神经病。
杨永龙:,你根本没有什么神经病。
牡丹:是您让我减轻了很多思想负担,谢谢老师!
杨永龙:我们需要的就是根本彻底不管不顾不理睬杂念和情绪以及感受,当下该做什么就立即投入行动做什么去。
牡丹:知道了老师。杨老师您说我用不用吃点治疗强迫症的药。
杨永龙:如果你觉得自己忍受不了痛苦,做不到为当所为,那么是可以考虑找心理医生服用药物的
牡丹:我觉着自己有抑郁情绪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干什么都没意思,脑子好像不是自己的。
杨永龙:高兴不是等待而来的,而是需要有意识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明确目标的现实生活中去。
牡丹:心里很烦不能思考应该考虑的正事,老是消极否定自己逃避封闭自己负面情绪多,经常不想再活下去。
杨永龙:下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话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只有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明确目标,并为之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幸福、愉悦、快乐就会降临到我们身边。所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让自己在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指引下,充实和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感受到每一天生活的幸福、愉悦、快乐;所以我说一个有追求的人,必定是生活幸福、愉悦、快乐的人。
牡丹:正能量没有好长时间没有笑过,我好像就是一个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的人,有目标害怕实现不了会有更大的挫败感,不自信不相信自己,不敢尝试害怕失败。
杨永龙:我要给你说的是我们的情绪和感受都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它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从发生到消失的运行程序的,是我们认为不能控制的,如果我们接纳和遵循它的运行程序——根本不管它,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那么他们也就在我们做所做的事情的过程之中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牡丹:但静下来没事时候还是会强迫,好像不能停下来,是不是太闲了。
杨永龙:一个人为什么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吧,强迫症患者可以好好地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时间都花在想那些无聊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上,而对吃饭、学习、工作、玩耍等等这些事情是一点都心不在焉呢?而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强迫症呢?因为他最多花50%的时间在想,还有50%的时间在做事情,当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并且对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进去。
牡丹:我经常会自己瞧不起自己觉着自己无用,不想苟活下去,但想到自己的父母、孩子不能那样自私,每天痛苦的活着,老想哭身体也不太好。
杨永龙:所以,可以说强迫症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刚好是两个反方向,一个是多想少做,一个少想多做。因此其实要想治疗好强迫也并不难,只要你像健康人一样少想多做就行了。
牡丹:我有洁癖思想该怎么调试,觉着什么都脏,尤其不敢去公共厕所。
杨永龙:我前面给你怎么说的呢?要你怎么去做呢?
牡丹:得做好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洁癖和强迫不是一回事。
杨永龙:我根本没有让你做什么思想工作,而是该做什么就立即投入做什么去。我们要怎样才能解决自己的这个问题呢?不言而喻就是从此时此刻的从现在开始,你就得“为所当为”,也就是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这些此时此刻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之上,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那些想法或念头了,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改变那种恶性的、喜欢固着的想法或念头坏的思维习惯习惯,所有的问题也就会在你“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牡丹:洁癖思想也一样吗
杨永龙:你所说的洁癖思想,就是强迫思维症的典型表现。
牡丹:那也是不管不想该干啥干啥吗?
杨永龙:是啊,是坚定的投入该干啥就干啥的行动之中去。
牡丹:强迫症是不是越想会越严重。
杨永龙:是啊,就是养成的一种思维的坏习惯。
牡丹:不想不管杂念慢慢就会好吗?
杨永龙:人本身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作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你目前的的状况就是被杂念束缚住了的表现。
牡丹:是的,很正确,画地为牢束缚自己。
杨永龙:一旦我们对什么过度关注,敏感,害怕,那么它就会成为我们现在的症状。存在即合理,对于它绝对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想想你就想下,不想想就不想,为什么别人不会有强迫症呢?因为他们内心没有标准,非得这样,或者那样。也就是他们想与不想都是自然的。暂时它肯定会影响你的,因为它在你身上的惯性还很强烈。但你需明白一个大方向,能量不应内耗(关注探究摆脱或消灭),而应外耗(立即投入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当中去)。
牡丹:那我要强迫自己不管不想不理杂念干干啥干啥是不是好的快点。
杨永龙:这是习惯的惯性,只要你立即投入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情当中去,这样新的习惯就遵循着“72190法则”必然培养出来了。
牡丹:好的,谢谢老师,以后再有什么困惑再咨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