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老师

标签:
积极适应老师理解老师爱的行为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老师,您好,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电话的那头传来了一个女孩子的声音。
“可以啊!”我回答说。
“老师,我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我上课犯困下课就精神了,怎么办呢?”
“你晚上睡眠时间够吗?”
“有点不够,就是感觉觉老是睡不够。”
“晚上睡眠至少六个小时以上,中午睡眠半个小时以上,这是必须的。”
“这个我达到了,但感觉还是累。”
“注意在饮食营养上调节,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多吃蔬菜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听课的时候要身体直立挺胸抬头,装出一副精神的样子,这样我们的心智系统就会给身体一个精神的信号,自然你也就会精神振奋的听好课了;再就是借鉴别的同学抵御上课打瞌睡的的方法,比如含超酸的话梅或者是水溶c100、人中(鼻孔下)和太阳穴抹风油精、喝咖啡等等;要在课前学会预习,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这样我们为了解决自己所带的问题自然也就会抗拒打瞌睡的!
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同时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这样也能达到有精神的听课的目的。”
“谢谢老师,我知道怎么处理上课打瞌睡了。其实我知道自己上课打瞌睡的原因的。”
“哦,是什么呢”
“上高二换老师了,感觉目前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比如数学老师乱发脾气,遇到问题也不敢去问了;语文老师说话尖酸;英语老师不近人情等等,所以学习兴趣没高一那么浓了,上课有时也就不想听了。”
“哦,看来这是你的心态问题。这首先就需要搞清楚学习是为自己的,是在为自己创设和创造前途的,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教我们,我们都要明确虽然目前的老在脾气性格等方面不如以前的老师那么好,但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知识的传授优势肯定是同学以及老师公认的,要不然学校领导也不会在高二换老师的。其实我们学校一直都是在高二或高三对科任老师进行调整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把大家公认的优秀老师安排在高二或高三。这对于你目前的情况来说,你最需要的就是要积极地去适应老师。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老师,同时也在适应老师的过程中发现老师讲课的特点,那么我们顺着老师讲课的特点去预习,那么我们也就会觉得老师讲得很好;如果被动的等待老师来适应我们,那么我们就会在等待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会让我们损失更多。“思想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的道理就在于此。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行动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好。”
“哦!”她用惊讶的声调说“老师,您说的很有道理,谢谢您啊!”
“其次,你要知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是与我们发展与成长无关紧要的,而有些人是与我们发展与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对于与我们发展与成长无关紧要的人来说,与其沟通或接近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是反感的情况,我们可以不去与他交往或沟通;但是与其沟通或接近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是反感的人,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发展与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一句话就是:我可以不接受他的为人处世行为,当然我也没有权利改变他,但是在知识学习之上我必须以积极主动地思想和行为向他的思路靠近,并力争以积极的行动与自己发展与成长的关键人物保持合作关系,以满足自己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在这一点上我们始终要牢记: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颜,但我可以展现笑容;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预知未来,但我可以利用现在。怀着感恩的心,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只要你有意识地这样去做,而且时时刻刻去践行,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心理和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
“哦,这些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谢谢老师,是您提醒了我。”
“我们作为社会重要构成部分的个体,是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既然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就需要师长来传授前人所遗留下来的生存的知识和经验,只有我们学会社会生存的技能和技巧,那么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之上,所以学会与师长沟通,以积极主动地思想和行为向师长的思路靠近,并力争以积极的行动与师长保持合作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是的,您说的我都理解了。”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人无完人,无论多么出色的老师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你所举的‘数学老师乱发脾气,遇到问题也不敢去问了;语文老师说话尖酸;英语老师不近人情等等’,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恨铁不成钢’,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来看,老师对那些学习不认真、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学生或冷眼相对,或负面评价、批评或指责等等。这些行为和表现虽然有失偏颇,但并不表示老师有什么恶意,其实说白了也是对学生的另一种‘爱’的表现形式。
你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的。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想让自己每天活得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那他们为什么放下自己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不享受,而偏偏让自己活得不舒服不自在呢?这难道不是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以及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的表现吗?”
“是的,的确是这个样子的,老师我知道怎么去做了,我会加油的,谢谢老师!老师再见!”(文/杨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