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告诉我孩子有早恋倾向,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她要进行打压

标签:
教育异性交往密切引导 |
分类: 教育学习 |
建兰:杨老师,我女儿高一了,上周给我女儿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我孩子有早恋倾向,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她要进行打压。
我问我女儿,孩子说是跟班里几个男生谈得来,感觉跟男生相处比较轻松,真的没别的。可是她班主任一一追问那几个男生到底跟我女儿是什么关系?这几个男生都很反感老师的这种行为,我女儿也很反感。我平时或多或少会旁敲侧击地给她说一些早恋的危害,我觉得女儿不会是搞对象。但即使真的是早恋,我觉得这个老师的做法也是欠妥,您说呢?我该怎么跟孩子说这些事,真的很担心老师的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杨永龙:我们活在世上的人都是最喜欢群居的动物,既然是最喜欢群居的动物,那么与别人接触交往就是必然的,你说对吗?
建兰:是呀,可是老师怎么会这么想,又这么做呢?
杨永龙:既然要与人交往,必然就会有男有女,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必然要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你说对吗?
建兰:对呀,我觉得也是。可是老师这是要一棒子打死,就连互相问问题,恐怕以后都不行了。我女儿说再也不找男同学问问题、玩耍或说话了。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真的很让人无奈啊!
杨永龙:你说孩子“跟班里几个男生谈得来,感觉跟男生相处比较轻松,真的没别的”,这样的女孩子在我所在的学校每届都有,而且跟我分享与男生交往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的女孩也大有人在。
建兰:老师跟我说要一个一个进行打压,让我做好思想准备,也就是说还有可能被停课。
杨永龙:不过对于老师所说的话我们也不要极端的否定,而需要的是辩证的看待,这也是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的地方。
建兰:我也这样想,也担心女儿的一面之词有不实之处,我让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杨永龙:我为什么说要辩证的看待呢?这就是男女有别,在语言、行为以及动作上需要加以注意。
建兰:我知道了。也许是她的一些言语动作让人误会。
杨永龙:比如与男生拉手一起走,抱着男生的胳膊,勾结搭背等等,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老师同学的误会。
建兰:这个我想不会有,我女儿比较内向,最多我想就是说说笑笑,因为学校这方面管得很严,就是真有那事的人也不敢这么胆大,平时她是不爱多说话的,这个老师也跟我说过。
杨永龙:作为妈妈支持女儿与异性交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教育和引导女儿异性交往之中必须要注意言行,也需要注意异性交往的分寸,更需要给孩子讲解隐私部位的保护及其对人生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意义。至于老师说的,你可以和老师说,自己经常与孩子对这方面的言行进行交流沟通,孩子在家也经常把与异性交往的情况开诚布公的给自己说。
建兰:我知道了,谢谢杨老师。有时候也不知道怎样跟老师说,又怕老师误解家长不理解她。
杨永龙:你的孩子跟异性同学有交往,关系处得很和谐这是事实,目前孩子没有一对一谈恋爱的情况,这是需要跟班主任老师详细交流探讨的。对于班主任老师说要打压,这个问题必须要处理好,否则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的。
异性同学交往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跟异性同学和谐相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这是需要孩子们在实践经历之中学习和提升的。当然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积极关注,展现出你对孩子生活的真正关心,认真而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她的重视和尊重。
建兰:他们的老师还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姑娘,说话挺刻薄,比较要强。我特别担心老师的言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们不喜欢哪个老师,往往这门课程的成绩也就不怎么样。
杨永龙:是啊,年轻老师经验不足,在异性交往方面对“因势利导循心而育”的把握和运用有欠缺,对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没有足够的认识。
建议你去好好学习一下我的百家号上的《中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百度一下)
建兰:好的,我好好学习一下。杨老师您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些内容,我也没有很好的认识,您让我大开眼界了。我女儿可能还会和男同学一起玩,我担心根本不是找对象,可因为老师和学生的反应,最终会演变成真的找对象。
杨永龙:这就需要你和孩子的爸爸积极关注、尊重和信任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冷静、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温暖,那么孩子就不会出现你所怕的情景。
建兰:我明白了杨老师。
杨永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以及隐私部位的保护和清洁,还要让孩子知道目前的这个社会表面开放,而在骨子里却是非常传统的。据调查95%以上的男人有处女情结;90%以上的女人有处男情结,要保持自己处女之身这将是她自己幸福、快乐和谐的关键。所以在结交异性朋友之上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予以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
在与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的关系程度,不要走得“太深”、“太远”,以免超越正常交往的界限。在谈话中避免纠缠那些不良情绪、行为;在集体活动中避免过多的单独相处;在交友范围上不作过多限制。与更多的同性或异性同学交往,也可避免异性单独相处时产生的不适应和不自然心理。
建兰:孩子现在住校,需要不需要考虑走读呢?我个人认为住校对自己的独立性和能力的培养有好处,并且学校的时间安排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如果跑校的话就是放学以后就回家了,跟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就少了,当然跟异性朋友接触也少了。但我还是比较希望她继续住校,可又不知对不对?
杨永龙:孩子住校是比较好的,根本没有必要为此而走读。我们对孩子在异性交往之上需要的是循心而育,而不是武断地杜绝。
建兰:我知道了。我也希望这样,可是我担心自己做不好,不会教育啊!
杨永龙:孩子目前最重要、最正经的任务是通过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会组织和利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幸福愉悦和快乐的在这会上生存的能力;多参加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学会组织和利用众人的智慧与力量,培养超越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多结交朋友,学会与同性/异性相处以及爱与被爱,进而发展和培养尽义务、负责任、享幸福、获照顾的对等的友情/亲情实践能力。
建兰:我自己似乎才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根本不能算是教育,失败啊!早几年认识杨老师该多好。
杨永龙:其实,男女生在一起并不是师长想象的那样亲密接触。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说明孩子长大了,不再处于男女的无知状态之中,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认同,对异性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欲望,这与寻求数、理、化的知识没什么两样。
师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广泛接触,相互交流,共享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烦恼。孩子既是独立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个体,又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他既需要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发生关系学会爱与被爱,也需要与社会环境中的人发生关系学会诚实、守信、和谐乃至爱与被爱。
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人都是来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同时也肩负着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责任。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为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就不要幻想将来会自然而然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所以对于老师的一些说法我们需要的是慎言慎行。
建兰:我一听到孩子老师的说法就着急,沉不住气。
杨永龙: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心理角度来引导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放到真空或温室之内囚起来。
建兰:可是孩子老师的做法就让家长不由得担心,老师看到男女生在一起就要打压,让我很无语。我觉得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方面比家长要懂得多,做法也应相对理智,可实际情况很让我很担心。
杨永龙:是啊,我很理解,所以跟孩子异性交往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支持,另一方面要循循善诱孩子保护好自己身心不受伤害,只要我们做到了这样,孩子就会与我们无话不谈的,自然也就在不断的掌握这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引导。
建兰:那你说有时候我跟孩子旁敲侧击地说一些道理,包括学习、生活,当然也有与异性的交往等,孩子当时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应该听懂了,但不发表意见。这种情况她到底听进去没有啊,是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去了,她不说话没反应我应该如何理解,她心里会记住吗?
杨永龙:不是不说话,而是过去你所做的是居高临下的教育,现在所做的是朋友似的交流沟通。
建兰:我知道了,谢谢您杨老师,有什么问题我再来找您请教。再次感谢您无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