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觉自己真的有些虚荣了,让自己活得真累

(2023-01-18 08:13:17)
标签:

考研

攀比

独一无二

尽最大努力

行动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德誉:杨老师,请问下虚荣心和攀比心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呢?各有什么表现呢?

杨永龙:虚荣心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对荣誉、对社会地位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情感。攀比心是指别人拥有的,自己也同样想得到。虚荣心和攀比心是人皆有之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适度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可以促使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成为促使我们走向卓越的动力;过度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则会阻碍我们提升自己的行动,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掩盖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急功近利,降低自己的幸福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因攀比和不平衡心理导致了虚荣心理。

德誉:谢谢老师。老师,我一直很在乎别人的评价,现在我感觉自己真的有些虚荣了。因为学历的原因,别人在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说我在读研。别人你是什么学历,我都会说我是某某学校的研究生毕业,我从来不会说自己是一个大专生,因为我非常怕被别人瞧不起。老师,我感觉我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真的很严重,我和自己身边的朋友暗自比,比谁的工资高,谁的工作好。尤其是和自己的表弟比,比谁能先还完房贷,谁的房子大等等……

老师,我真的已经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了,这种状态自从我考研以来就有了,我真的很累,但一直却走不出来。杨老师,您带过见过的学生很多,我这种心理是否正常呢?能不能帮我分析下[](希望老师不要嫌弃我啰嗦)。

杨永龙:这种心理表现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德誉:说实话杨老师,给我的感受就是我好像一直很在乎别人比我好,比如成绩比我好,工作比我好,收入比我好。举个例子,我高中学习不如我的同班同学,当年因为是艺术生的原因,凭借艺术生身份考取了一所本科院校,而我文化课成绩比她高多了却去不了本科。她毕业后在本校读了研究生且已经毕业了,而我现在却还在考研,这种心理落差就出来了。再比如和自己的朋友比,明知道他只是高中还没毕业,而我却想的是人家从初中到高中三年都快毕业了,而我却还在考研,人家都已经快上大学了,而我大学毕业这么久了居然还在考研……想到这,心理落差出奇的大。

杨永龙:你想一想对于我们来说好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

德誉:不明白,因为我觉得现在这个词并不适合我。

杨永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长处和短处,如果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较,那么你就会发现别人并不一定比你强。我们在很多时候总是看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而看不到别人光鲜亮丽背后的“龌龊”(短处和不足),所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海伦凯勒这个人的故事你听说过吗?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你可以百度一下。

德誉:嗯嗯,杨老师,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老师,是不是很多人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其实背后也没有那么多的光鲜呢?就像我们发朋友圈一样,谁都不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发在朋友圈里。是这样吗老师?

杨永龙:是的,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是有不能给别人说的不如意和龌龊的。你学习过她的故事之后,你就能很好的感悟她说过的“面对阳光,你把影子留在身后;背对着太阳,你将永远在阴影中沉默。”所以多想想自己的优点,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如果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你去好好学习一下《感觉自己濒临崩溃了,该如何调整呢?

德誉:嗯嗯,老师,我一直不想让父母操心,但我的所作所为却是一直让父母担心,返观别人家的孩子,却一直都成功,而我却是个失败者。

杨永龙:成功并不是你考上研究生就成功了,更不是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你就成功了,而是内心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可以实现的目标的潜心追求和行动。现在我来回答对于我们来说好的真实内涵就是生活得开心快乐,无论任何人的灿烂和快乐的幸福,都是劳心苦志用坚实地行动得来的,而不是上天的垂青随随便便就得到了。就像我从高三补习的那一年起,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就成了习惯,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四十年了,你说这其中有没有虚荣心和攀比心,肯定会有的,但它们没有阻碍我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行动,更没有降低我自己的幸福感。就像我对你疏导,你走出来了,你生活得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了,那么我感受到的就是幸福感。

德誉:嗯嗯,杨老师,那你在这么多年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过心里不平衡的时候呢,尤其是同龄人所带来的不平衡。

杨永龙:跟你类似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我在你这个年龄阶段也有过,也在某种时刻让自己心理失衡过,就比如考研,我在大三到大四以及工作的第一年也为此努力过,但最终因为中学阶段没有学过英语,仅凭大一学过的那点英语,根本不可能考研成功,所以就放弃了考研,转而开始了自己长项以及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和探究,在这其中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有普通期刊所发表的专业论文,其中有两项研究成果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成果获国家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同时在一些报刊杂志发表了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数十篇作品,同时大量阅读了很多书籍。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教育的本质是“育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是心理学的东西,由此开始了学习探究心理学以及对学生做心理疏导的旅程,这一坚持就坚持到现在三十年了。

德誉:嗯嗯,好的杨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龄人带来的心理落差,进而有攀比心,自卑心这正常吗?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理呢?我认为有些人可能我们只看到他们外边的光鲜亮丽,可是谁的生活都会有自己一本难念的经,也就是说都有难以启齿的不为人知的过往,老师,我这么想对吗?

杨永龙:“同龄人带来的心理落差,进而有攀比心,自卑心”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心理。因为有心理落差、攀比心、自卑心会促使我们内心对强大的渴望,也会促使我们胸怀大志,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地战胜和超越自我。你说得很对很正确,每个光鲜亮丽的人的背后都有“难以启齿的不为人知的过往”,只不过他们不是沉迷在过去了的“难以启齿的不为人知的过往”之中,而是把心思和注意力放到当下此时此刻所做的和该做的事的行动上,所以才没有让自己生活得郁闷和疲累不堪的。

德誉:嗯嗯,谢谢您杨老师,我其实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且我的同龄人压力特别大,看到以前不如自己的人现在比我过得好,而我却每次奋斗都失败,这让我心理落差出奇的大。

杨永龙:有这样几个事实你需要认知清楚,首先每个人的潜质开发是有先有后的,就比如在小学某个同学学习非常好,是属于拔尖的,但进入中学后落后了,有的同学中小学学习非常拔尖,进入大学后落后了,有的人学生阶段学习非常好,事事都处于上风,但走进工作阶段却平庸。

其次,你需要清楚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一无二的境况、机遇、遇缘等等,以前你觉得不如你的人只是在学习上你觉得不如你,而在境况、机遇、遇缘等等方面你能确定不如你吗?

我们看到别人灿烂的幸福只是表象,真正的灿烂的幸福都是来自于其背后艰辛和辛苦的努力得来的。

德誉:嗯嗯,杨老师,看到您发的文字我心里舒服多了,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您,您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呢?

杨永龙:是的,追求和成功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时区,有人属于大器早秀,有人属于大器中熟,还有人属于大器晚成。所以人与人是没有可比性的,横向的与他人比较,结果就只能让自己受挫或丧气;纵向的与自己前一阶段比较,就能发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让自己增添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德誉:嗯嗯,谢谢老师,老师,其实我这几年感觉遇到的挫折太多,我总是想着,自己这么努力却一直失败,而别人做什么什么就成功,而且我已经28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人家却已经成家立业,我的心理落差一下子就出来了。

杨永龙:我当年是二十八岁结婚的,那个时候属于晚婚,但现在二十八九岁结婚算是年龄小的,三十二三岁结婚属于非常正常的。你现在工作是不是有着落了?

德誉:还没有,我辞职考研的,所以现在感觉什么都没做成。

杨永龙:辞职考研属于破釜沉舟,今年考得怎么样呢?

德誉:今年考的不如意,因为今年是阳性入考场的,特别影响发挥。

杨永龙: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多了,当年让我辞职考研的话,我是绝对没有这个勇气的。

德誉:杨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考研吗?您不介意的话我想和您说下。我当年决定考研就是不想维持现在的现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想躺平,因为我觉得,一个大专生学历真的太低了,而且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学历的作用举足轻重,我承认,当年我也是有想逃避工作的,因为我也很讨厌我当时的工作环境,更何况考上研了也能让父母脸上有光,所以就决定考研了,但我没想到会一直失败,所以我才觉得自己心里有落差。

杨永龙:嗯,我当年高中毕业当农民工两年之后去复读,当时的打算就是背水苦战三年,事先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这个心理准备呢?

德誉:当时是有这个想法,也有做好一切的准备,但我现在真的有点被挫折打怕了,因为一直失败一直失败,似乎失败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杨永龙:辞职后这是第几次考研了呢?

德誉:这是第六次参加了,中途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所以觉得自己挺失败。

杨永龙:工作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德誉:还请老师指教。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父母,父母对我有这么大的期望,而我却一次次让他们失望。

杨永龙:你并没有做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更多的时候是内心主观的患得患失。

德誉:也许是这样吧,我有时候也是觉得自己挺失败的。

杨永龙:失败并不是真正彻底败了,而是从失败之中认识、了解、感悟和发现自己的缺失和不足,在接下来的前进中扬长避短,这才是关键之关键。这次考研已经结束了,你需要的是清零的心态,立即投入接下来的进一步前进的行动中去,这才是你最需要的。

德誉:杨老师,那如果说每次都失败,会不会被别人看不起?

杨永龙:你说每个人最关心的是谁呢?

德誉:其实就是父母和亲戚朋友,尤其是朋友,比如大学舍友,发小等等。

杨永龙:哈哈,除了自己以及父母之外,别的任何人都不会把我们当回事的。

德誉:嗯嗯,老师,是这个道理,但是老师,如果设身处地想想,别人的异样的眼光您不会在乎吗?尤其是我辞职后在家,边工作边考研,邻居家的老头老太太每次见到我的父母都是,你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不结婚,怎么不去工作呢,一直在家干嘛呢?我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杨永龙:如果我们坚定的行动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便是不成功,我们就会无可悔憾。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我们根本管不了也根本没有必要管,就交给他们自己;我们抓好自己的事,尽最大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才是关键。

德誉:嗯嗯,老师,其实我还有个心里的困惑,就是我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了,愧对他们的期待。这也是我觉得自己挺失败的原因之一,邻居家的孩子都已经研究生毕业而且比我还小,而我呢,一次次失败让父母失望。我理解父母的心情而我却一次次让他们失望,我真的觉得自己太没出息。

杨永龙:愧对他们的期待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弥补呢?

德誉:我想再努力考上研弥补,但是老师,我现在可能真的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且我的心理落差也很大,我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同龄人领先你很多,而你却无法与他们匹敌。

杨永龙:别人如何我们能管得了吗?因为你管了我们根本把握不了的人或事,所以就等于浪费了时间精力和生命,结果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疲累不堪,而把该做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等待你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时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错误、挫折、困难、障碍和碰壁的经历,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要执着于自己追求目标的行动。我曾经对我疏导过的不少学生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三坚持”“三行动”--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行动贵在行动成在行动。

德誉:嗯嗯,对的。杨老师,我能最后再咨询您一个问题吗?老师,经常删微信好友,退qq群这是一种逃避吗,因为每次看到别人人家成功了而我却失败了心里的确不是个滋味,但不删每次看朋友圈的时候压力又都来了。

杨永龙:我几乎不加入微信群QQ群,也几乎不看朋友圈内的东西。

德誉:老师,跟您聊了这么久我心理好受多了,其实我就是信心有点崩了,毕竟经历了这么多次失败没有成功过,从中考到高考再到考研,一次次的失败。

杨永龙:不是没有成功过,而是你对成功的定义有点偏狭了。中考考进普通高中就是成功;高考考进大专同样是成功,大专毕业考进职场还是成功。

德誉:也许吧杨老师,我可能一直就是定义成功为那种世俗的成功才是成功,比如考上研就是成功,也许真的是我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了。

杨永龙:你现在考研结果如何等成绩出来之后才能确定,人生的这条路最终应该怎么走,还是需要你自己来确定。

德誉:嗯嗯,谢谢杨老师。

杨永龙:前面我疏导过的一个同学三十一岁才大学毕业,他考了两次公务员考试,三十三岁入职公务员,你跟他比起来要比他强多了。

德誉:啊?老师,还真的有跟我情况差不多的吗?老师,您抽空能否和我详细说说呢 我真的想知道这个情况 因为我没想到还有和我糍粑不多的。

杨永龙:这个同学就是高中反复复读,要靠一个自己理想的二本院校,结果以此次的不如意,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考进了自己觉得如意的二本院校的。你是考研,你在起点上就比他高多了,他要的是当一个公务员就心满意足了,三十三岁实现了梦想。

德誉:嗯嗯,老师,他在咨询您的过程中,有没有说过,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和心理落差吗,20多岁了,大学都应该毕业,可是却还在高考。

杨永龙:当然,跟你所思所想以及感受都差不多。

德誉:嗯嗯,老师,看来不止是我自己有这样的经历。

杨永龙:中国这么大,跟你类似的人多了去了。

德誉:嗯嗯,老师,今天谢谢您,我一直觉得,我挺倒霉的,但是现在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看似光鲜亮丽,其实谁都有自己的难处。

感觉自己真的有些虚荣了,让自己活得真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