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63,986
  • 关注人气:13,1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直想要完美的生活而痛苦该怎么办?

(2022-08-29 08:05:50)
标签:

过分完美主义

追求

生活

焦虑

调节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荐英:你好杨老师,很高兴认识您,刚才无意中看到您的一篇文章觉得很好所以加了您QQ我现在就是经常焦虑睡不着觉,然后特没自信,还有轻生的想法,也不知道是不是属于抑郁症了

杨永龙:是因为睡不着觉而焦虑吗?

荐英:是因为心有事而焦虑,我这人从小到大心思就重,还不是一般的重,所以容易闹心同样的事情,别人没什么,我就受不了了

杨永龙:很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其实遇到心里有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出现烦恼郁闷和焦虑的,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这就像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片尾主题歌《苦乐年华》中所唱的“人这一生啊咋就这么难,生活有太多苦太多心酸,一场场苦难在世间漫延。多少人含泪祈求过苍天,人这一生啊咋就这么难,生活像一团麻难解理还乱,多少无奈让人苦不堪言……”

在主观上,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永远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的,没有任何的烦恼、郁闷、难受和痛苦。但现实却是各种问题和矛盾充斥在生活之中,有时候我们越是追求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生活呈现给我们的却越是烦恼、郁闷、难受和痛苦。苏东坡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就是说人生是痛苦与快乐的结合体。我们要想真正获得人生的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那么就需要面对现实,接纳和接受现实之中出现错误、挫折、困难、障碍和碰壁是必然的,这样烦恼、郁闷、难受和痛苦也就远离我们一步了。

荐英:呵呵,谢谢您跟我说了这么多,我可能就是一直想要完美的生活,所以总是比别人痛苦,我对完美的执着心挺重的

杨永龙:你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或事吗?显而易见是没有的。过于追求完美就会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一点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对自己表现出的不足和缺点自责。我们是有血有肉活森森的人,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有些缺点或不足我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正或弥补的。如果我们强行要求自己表现得完美无缺,必定会陷入自责、抱怨、自怜的恶性循环中

荐英:,这个说得有点像我的状态,我好想对别人的接受包容力也差,我就经常自责,然后又觉得是小时候父母的影响造成的而自怜杨老师,是不是我这种人也挺多的呀

杨永龙:是的这样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改掉过分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要改掉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其方法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我们只能接近完美,而不能做到完美。同时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从困扰中走出来。

荐英:是的,前一阵子我参加歌唱比赛,本来我的实力挺强的,预赛第二名进的决赛,结果就是因为化妆没化成我想象的样子,结果就心情一下子没有了,都不想上场了,看自己就闹心,不接受自己了,感觉都没了,有时候总是想改,不过好像事到临头本性的东西又上来了

杨永龙:一切顺其自然最好。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做自己当下该做的事,不去想我们所不能把握和控制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生活很轻松、很快乐。

荐英:,就是活在当下,可是我有时候总是莫名的担心未来,对于无法掌控的事情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我想这是不是跟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呢,缺少安全感,缺乏关爱的缘故?我从小就是在一个苛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本都是批评和打击,很少有鼓励

杨永龙:过去的生活经历与我们今天的表现是有关联的,但最关键的你丢弃了自己能把握的当下,只要你彻底不管过去或未来如何,只管牢牢把握当下,让自己在做当下所做的事的行动中忙碌起来,一直持续坚持下去,自然就走出来了。

荐英:我得需要多久能走出来呢

杨永龙:要走出来,那么就需要坚持做当下所做的事忙碌起来,只要忙碌做坐下所做的事三至六个月以上,那么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出来了

荐英: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做的,可是我的内心很难有以前那种开心的感觉,就是麻木的去做一些事情,心情总是晴朗不起来,我总是要等到现在的样子是我想要的状态,我才能真正的开心,所以我开心的时候总是很少,总是难免会想,现在要是像当初那个样子我该多开心啊

杨永龙:你去好好学习一下《我应该怎样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并按其中的方法去做。

荐英:这篇文章中的方法说得真好,我坚持做一段时间,谢谢您

一直想要完美的生活而痛苦该怎么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