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青春期逆反管理 |
分类: 教育学习 |
馨香:杨老师,我经常看您的博客,受益很深,我女儿今年上高二,很逆反,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经常上您的博客里找方法,去解决她的问题,我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他父亲在外地工作。3个月回来一次,孩子基本都靠我来管。头两个月她自己去扎了耳洞,左耳一个,右耳两个,没办法,管不了,学校是不允许的,但她不听话啊,昨天晚上自己又在房间里用烟头在胳膊上烫一个疤,她说是用火机点纸玩不小心烫的,但一看就知道是烟烫的,一个圆疤,很深的,怎么办啊?
杨永龙:女孩子给自己的耳朵打个耳坠孔,你说有问题吗?
馨香:她才16岁,另外学校也不允许啊!
杨永龙:中学生守则上说的是不准佩戴,而不是不允许打耳孔
馨香:是的杨老师,但是您说她扎了能不带吗?她小学学习很好,初二前也不错,初三开始交了一个好朋友,那个女孩基本不太学习,交了一个男朋友,我女儿那时开始就变了,慢慢受那个孩子影响也总想谈恋爱,特别羡慕别人有男朋友,学习成绩也不如以前了,特别逆反,像变了一个人。
杨永龙:在校的时间不戴,校外时间是可以佩戴的啊!
馨香:她上学也带,说不带就长上了,老师找她谈话,她说你上你班得了,管我干嘛,我头发挡着也看不出来,老师气得给我打电话,她考高中时还可以考上市第二重点高中,本以为上高中大了能懂事了,没想到变本加厉了,刚上高中入学考试班级第一名,现在班级50多名,同我们有矛盾争吵还骂我们,想在高中的好朋友也是有男朋友的,她就喜欢同这样的孩子交朋友。您说这次她拿烟烫手我怎么同她谈啊,我觉得很恐怖啊,以前孩子很懂事,还总是三好学生,现在她好像被洗脑了,拉不回来了。
杨永龙: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有人说:“12-18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你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吗?
馨香:我学习您的博客有一段时间了,还算了解一些吧,我感觉在学校教什么样的朋友太重要了,她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模仿,父母说十句不如好朋友说一句。
杨永龙: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下: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馨香:是这样的。
杨永龙:你了解孩子逆反的原因了吗?你的孩子为什么要跟那个孩子好而且密切相处呢?
馨香:以前我们的教育方法有些专制,但现在我们完全改变了啊,民主,自由,为什么收效甚微呢?
杨永龙:孩子叛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她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断乳期的特点,“心理断乳”期的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正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孩子叛逆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馨香:杨老师您说这次的事我怎么同她谈好啊,她坚持说不小心烫的,要是点破了说她用烟烫的,大概又要起冲突了。
杨永龙:其实孩子已经跟你说过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追究了。消除孩子叛逆:一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二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孩子,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三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你不觉得是你“家长意识”特别强,希望孩子绝对服从你的意志吗?你的孩子跟那个孩子好而且密切相处,这不正是你“家长意识”特别强的表现吗?你想一想你的孩子跟那个女孩子关系密切,在那个女孩子那儿所能得到的是什么呢?这不正是在你这儿极为缺失的吗?你知道人的内心最大的渴望是什么吗?
馨香: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吗?
杨永龙:是欣赏、认可、赞美、表扬、鼓励和激发。
馨香:嗯,记住了。
杨永龙:你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女儿都是缺点,你极尽全力在控制女儿的一切,经常的唠叨,管天管地还管孩子放屁,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能不逆反、逃离你吗?
馨香:以前或许是这样的,现在已经改变了,鼓励为主,我记住了您说的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说孩子是什么样的人。
杨永龙:你想一想你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仍然“不听话”,你说这是为什么?
馨香:没有心灵上的共鸣吧,有的原因我是知道的,但要做的尽善尽美是不太容易的。
杨永龙:因为你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孩子希望你视她为大人,尊重她的人格与意志,希望你与她交流思想。
馨香:是的,我正在学习中。
杨永龙:你的确总在与孩子交谈,为什么不奏效呢,这个问题你仔细考虑过吗?
馨香: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有时想起孩子我就焦虑,胸口发闷,高二了。还有一年就高考了。
杨永龙:你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在说话的时候运用的是教训式或单向式谈话,诸如:“你应该……”“必须……”“人家的孩子……你却……”等等呢?
馨香:前两个词我偶尔会说,但我不将她同别的孩子比,因为我也经常学习嘛,知道孩子最反感这样,以前确实不太了解怎样同孩子沟通,最近我正在恶补
杨永龙:这样的谈话交流方式,孩子在听的时候点头称是,背过身后就抛在脑后,因为这种单向灌输式的谈话,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无法引起孩子的共鸣及让孩子获得内心体验。
馨香:是啊,我也发现有时候孩子答应的挺好,但没有实际行动,说一套做一套。
杨永龙:如果你用“我觉得……”“你觉得……”这种句型进行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父母对她的尊重,从父母与她商量的口气中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所在,孩子就乐意向父母敞开心灵之扉。还有就是一些为人处事规则和规矩方面的规则要交给爸爸来制定和管理。
馨香:好。
杨永龙: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必须与孩子有共同语言。要能谈出孩子熟悉并很想了解的话题,进而拓展开来,引导深化。
馨香:嗯,以前孩子都是她爸爸管她,我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后来她爸爸去外地工作了,一部分原因也是对孩子太失望了,现在我觉得压力很大。
杨永龙: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地,现在的通讯工具这么好,完全可以做到对孩子的管理的。
馨香:您说的对,您说孩子这个阶段她爸爸是不是不应该去外地啊,在家能好些吗?
杨永龙:下面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某一学生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了纪律处分,家长得知气得打骂孩子,可孩子仍屡教不改,越陷越深。怎么办。该家长自查自省,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后平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确有很多闪光点。当换位思考时,发现孩子心灵深处是孤独的。孩子没有说话的朋友,在父母面前要么点头,要么不吭声。是不是孩子也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呢?
馨香:是啊!
杨永龙:这位孩子的母亲决心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为了寻找共同语言,她放下外国文学,捧上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收起了古典音乐,换上了“四大天王”,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教孩子。孩子先是吃惊,后感到母亲是真诚的,便手舞足踏地向母亲讲起课来,其眼神不再是愤怒、平淡的,而是单纯温和的。渐渐孩子与母亲的话题越来越多。孩子不断地将看到的新书推荐给母亲,母亲也将名著推荐给孩子。意外地收获是孩子也迷上了世界名著。可见,平等不仅使人易于交流,而且易于互相影响。
馨香:嗯。
杨永龙:下面我再给你一个例子,甲乙两个学生本次考试都由原来的50分上升到60分。不同地处理评价方式结果明显不同。甲家长一见此分叹呼:“唉,才进步10分,真笨!”乙家长满面笑容:“嘿!又进步了10分,不错,再努力10分就是中等生了。”结果,甲再考试仍然不及格,因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及格了也没有用。乙下次考试真得了70分。前者是从否定到否定,孩子看不到希望。后者在肯定中否定,逐步提高要求。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认可及赞赏的快乐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你说你是甲家长还是乙家长呢?
馨香:我现在是按乙家长这样做了,都是学习后的心得。杨老师请教您个问题,我看您的博客说中学生喜欢异性早恋很正常,这我也赞同,但小孩子在一起有肉体上的接触怎么办啊,现在孩子发育都早,出问题怎么办啊,这是我最担心的,因为我工作忙,孩子有时周末自己在家啊!
杨永龙:你是不是只看到了其一,没有看到其二呢?
馨香:您的意思是说?
杨永龙:隐私部位的保护教育方面你怎么没有看到呢?
馨香:不知道怎么同她谈啊!
杨永龙:对孩子进行有关性知识以及异性交往的教育和诱导,作为妈妈要在孩子周六周日在家的时候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首先肯定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坦然承认孩子人际交往是有利于她幸福成长的。同时欣赏女儿为了自己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的成长所进行的人际交往,相信女儿通过人际交往的学习会把握好交往原则和尺度的。
以尊重和信任孩子来换取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并顺其自然地给孩子讲述一些自我身心保护的一些常识和技能技巧(比如,男女之间相互接触的距离,自己隐私部位的保护等等),以及对他人负责和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思想和意识(比如给孩子讲一些这个社会表面思想开放,实则传统保守,特别是在对待性方面90%以上的男性有处女情结,80%以上的女性希望自己的配偶是第一个,这个问题直接牵扯到我们未来的幸福、愉悦和快乐等),使孩子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接受你的“扶持和修剪”。
馨香:好!
杨永龙:经常以青春期男女交往为由与孩子交流探讨与异性交往的利与弊,爱、爱的责任与义务,顺其自然的就会牵扯到爱;爱的责任与义务;隐私部位及其保护;怎样创造自己与所喜欢的人享有幸福、和谐、愉悦和快乐现在与未来;过早发生性行为给自己带来的身心伤害等问题。
馨香:很感谢您杨老师,今天我收获很大,心情也好了很多,我们的谈话我还要学习几遍,然后用到同孩子的教育上,以后可能还要请教您,因为您知道我现在是多么孤立无援。
杨永龙:你也可以借鉴我所举的一个例子:我们走进森林看见了某种植物或植物果实的色泽非常令人喜欢和向往,也非常愿意把它采集来放到嘴里吃,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属性,更不知道吃了它会对身体有益或有害,你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这种植物的种类很多,有的种类的果实吃了对人的身体有益,有的种类的果实吃了对人的身体有害,我们怎么才能分辨出来呢?这是不是需要广泛的接触、观察以及认识了解之中来分辨呢?如果你现在一对一的就想将来让对方成为自的爱人的话,这是不是就等于无论有益有害是自己喜欢的就随便拿过来吃呢?
馨香:是这个道理啊!
杨永龙: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需要爸爸和妈妈分工配合的,爸爸管理孩子的学习与活动,爸爸管理的关键词是严厉和严格。对于出行、学习、活动,爸爸要把规矩制定在前面,赏罚分明,要让孩子清楚明白,孩子违反了绝不姑息迁就。妈妈是不参与孩子学习与活动的管理的。妈妈要学会做智慧的妈妈,睁眼闭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点,张口闭口都是用优点的欣赏认可肯定表扬和鼓励孩子,在妈妈的眼中和口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
爸爸管理孩子的学习与活动中的严格与严厉,妈妈要做智慧的解释,也就是爸爸在妈妈面前说孩子是在什么什么地方多么多么的优秀(当然是妈妈发现的孩子具体存在的优点),爸爸是多么多么的喜欢孩子等等,即便是爸爸骂孩子,甚至打了孩子,那么都需要要背过爸爸向孩子解释爸爸对孩子的爱。既要要解释的合情合理,还要在任何时候都不与孩子的爸爸对着干,特别是当孩子的面要绝对禁止。
在孩子的学习与活动之上妈妈要做到不参与、不挑剔、不唠叨,妈妈多管理孩子的生活,多多发现孩子的生活和性格等各方面的优点,多和孩子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多给予孩子欣赏、表扬和鼓励,只要孩子在一点一滴的进步,那么妈妈就应该向更好的方向去看待孩子。妈妈在孩子面前是慈祥的,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孩子,多为孩子创造积极而快乐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肯定会从这里受益无穷的。
馨香:您说的很对,但您说我这种情况她爸爸在外地我不得不管啊,3个月才回来一次呆10天。
杨永龙:可以电话遥控管理啊!
馨香:好的,效果一样吗?
杨永龙:你们不去做,怎么能知道效果不好呢?
馨香:听您的,您说她爸爸回来是不是好些啊?
杨永龙:这要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而定。
馨香:十分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