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课走神大脑空白怎么办?

标签:
教育育儿上课大脑空白学习方法 |
分类: 教育学习 |
宜茹:杨老师您好,有件事想请教您:我女儿现在读高一,她跟我说,上课时会走神,走神时也没想其他的事,就是头脑一片空白,几分钟后才会回过神来,这样导致老帅讲的知识有的没听到。请问怎样才能做到上课时不走神?她还问为什么会这样,她自己并不想。请杨老帅赐教,谢谢!
杨永龙:这种情况我也曾经遇到过,其实每个人都会在某种情况之下出现,很可能是因为疲劳,或者环境和心理都没什么兴奋点,而使大脑处于游离状态的表现。
宜茹:现在该怎样做?
杨永龙:走神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进行预习,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的缘故。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宜茹:女儿跟我说,她还没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习,她昨天还跟我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担心成绩跟不上,同学会看不起她。
杨永龙:学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的过程,只要按我的博文《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高三提高学习成绩是有方法的》按部就班地尽做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宜茹:好的,谢谢!
杨永龙:我们上学的过程只不过是加固我们知识的基础,让我们习得走向成功的思维,以及锻炼坚韧、顽强、自信等品质的过程而已,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却是我们的心态以及投身于切实行动的实践。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将来的成绩如何,而应该考虑的是能否以坚韧、顽强、按部就班的为自己当前的任务去低头耕耘。从你孩子目前的情况来看,她并没有养成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如果她从现在开始修炼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并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以后的人生之路,我相信通过高中这段时间的修炼,她一定会养成炼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的,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或品行,那么她无论在哪里以及从事什么工作,她习得的良好习惯和品行都会把她送上人生的成功之巅,并让她享有人生的幸福、愉悦和快乐!所以现在她最重要的就是以切切实实的行动让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宜茹:是的,您分析对。
杨永龙:我要对你的孩子说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过去的事情把握,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拿过去的事情来困扰我们;未来的事情还没有来到,我们也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未来的事情加以控制,所以对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去过于考虑和期望;我们能把握的其实就只有此时此刻——看自己该看的书,做自己该做的作业,……——做自己当前应该去做的事情,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们人生的精彩与否其实就只有此时此刻。如果把握此时此刻,那么我们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如果放弃此时此刻的把握,那么我们就会给自己的人生增添灰暗。所以她现在需要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力气。只要她真正做到了“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那么不管结果如何,她不会后悔,她的师长也会理解和看重她。所以在高中的这一段时间内她只管集中注意力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以坦然的心境去迎接各种考试。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可以心安理得——因为她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师长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了自己此时此刻的最大努力,那么一切事情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我要告诉你的孩子的是:成功者,凡事主动果断行动;成功者,往往是比别人多做了一步的人;成功者,是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的人;成功者,是按自己追求的目标以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量的行动的人;100%的成功决定于100%的态度,只要我们自我认定自己,只要我们有100%的成功意愿,只要我们有实现梦想的切实行动计划,只要我们以100%实际行动按部就班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只要我们深刻反省自己在学习之中所暴露出问题并切实做到查缺补漏,只要我们坚信切实的努力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那么我们就有100%的成功!
宜茹:听了杨老师您的来话,使我受益匪浅,衷心的感谢杨老师,我会将杨老师所说的,转告我女儿,也代女儿谢谢您!不好意思,耽误您宝贵的时间,再一次表示感谢,谢谢!祝杨老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再见!谢谢杨老师,您的话让我和孩子受益匪浅,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回复我。我的女儿还问我:说她平时上课都听得懂做练习也会做大部分的题,但考试起来分值却不高。这是怎么一回事?
杨永龙:这是没有做到扎实学习的结果,要做到扎实学习,那么就去认真读我的博文《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或《高三提高学习成绩是有方法的》,只有按其中的步骤把功夫彻底下到了,那么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宜茹:谢谢!让您费心了,再一次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