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影响情绪的想法?

标签:
杂念情绪感觉自然规律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锐杰:杨老师您好,您说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影响情绪的想法?
杨永龙:我们先说情绪,你说我们人是不是七情俱全的动物呢?很显然我们是七情六欲俱全的动物,七情是人的个体所具有的七种基本情绪,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这七种情志的变化,就定了我们人是情绪和情感性动物。我们人的大脑是接受信息以及对所接受的信息作出反应的器官,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在一秒钟之内经过视、听、味、嗅、触(眼耳鼻口以及肌肤)等感官接受700个信息,我们经过感觉器官接受到了信息或刺激之后,大脑就会必然会产生700多个想法和念头。所以我们在看到了、听到了、嗅到了、触到了信息或刺激之后,大脑就必然会出现哀伤的、悲痛的、哀怨的、古怪的、可怕的、恐惧的、肮脏的、隔应的、荒诞的、烦人的、无聊的、沮丧的、下流的、无耻的等等等等想法和念头(杂念)了。
锐杰:那怎么样去调整或者说控制它?
杨永龙:要知道我们人身上的杂念(哀伤的、悲痛的、哀怨的、古怪的、可怕的、恐惧的、肮脏的、隔应的、荒诞的、烦人的、无聊的、沮丧的、下流的、无耻的等等想法和念头)、情绪(喜、怒、哀、怨、忧愁、烦恼、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等等)和感觉(孤独、寂寞、失眠、自卑、沮丧、头发麻、沉重等等)是具有自然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它自身具有着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一套程序,它们是不能让我们人为控制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它是自然而来自然而去自生自灭的,是我们根本不能管也是根本管不了的。如果我们接受它、遵循它(也就是像我们长了一双手两只眼睛一样,让它们在那儿存在着,带着它们对它们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自己此时此刻该做的事儿),那么它就会很快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如果我们去注意它,去探究它,去和它辩论等,这样就等于干涉和捣乱了杂念、情绪和感觉的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就会被它们束缚而陷入到各种负面的杂念、情绪和感觉的困扰之中。所以对于杂念情绪和感觉调整或调节,唯一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为当所为。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有关情绪和想法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我们在“顺其自然”的同时,就得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放在客观现实中的此时此刻之上,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我们的情绪、杂念仍旧让我们感到痛苦,但只要我们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我们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锐杰:谢谢杨老师,我知道了。杨老师,当你和朋友求同事之产生了摩擦时,应该怎么去化解?
杨永龙:你说呢?
锐杰:我不知道,尢其是在情绪特别差的时候。
杨永龙:求同事的时候与同事产生了摩擦?还是与朋友产生了摩擦?
锐杰:同事。
杨永龙:是你求同事办事吗?
锐杰:没有,就一点小事 。
杨永龙:我们活人是为自己的,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而活的。好多人在人际交往之中都在强调“难得糊涂”,却不知道这个“难得糊涂”是抛弃小事小非,只有在人际交往之中抛弃了小事小非,那么我们才能活出是与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开心和快乐来。所以我对你说的就是学会和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对自己所遇到的每个人(包括父母\公婆.岳父母、兄弟\丈夫.小叔子、姊妹\妻子、孩子、师长\领导、朋友、同学\同事、室友等等在内)真诚、友善、尊重、有礼貌,在别人的背后绝口不说别人的长短,做事认真,心细,善解人意,洒扫搽抹提水倒茶手勤脚快,别人的求助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就给予满足,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勤于学习,张口说别人的优点,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样去做,这样的人才吃得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是在我们能力以及掌控范围之内的,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把它们做精做好,每个人的本性都是自私和趋乐避苦的,每个人活人都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的,每个人所能主宰把握和掌控的只有自己,别人对我们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我们是管不了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管。其实我们只管把自己所能掌控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做到做好,这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别人怎么对待那是他们的事儿,只要我们把自己所能掌控的做到做好了,那么就持一种“看得上就交往看不上就拉倒”的心态。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做“日久见人心”,那你坚持把自己所能掌控主宰和把握的做好了,那么久而久之是不是就有了好人缘好关系了呢?我们对别人礼仪周全,我们不在别人后面议论别人的长短、我们手勤脚快、我们善于倾听,听到的话我们们这里为止,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有了好人缘好关系了。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我们只做好自己所能把握掌控和主宰的,别人怎么样与我无关,一直的坚持这样做下来了,该来的就必然来到了。每个人也都是在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的,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把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做到,那么剩下的就是活真实的自己,活独一无二的自己,根本无须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真实、独一无二的自己。对于你的这个具体问题,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之中已经说了,在这儿我重点强调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本性是自私以及趋乐避苦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人的,所以别人(包括父母\公婆.岳父母、兄弟\丈夫.小叔子、姊妹\妻子、孩子、师长\领导、朋友、同学\同事、室友等等在内)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我们是管不了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管,如果管了的话必然就是你目前所遭遇的状况;我们所能管得了的就是我们自己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具有生活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的生活环境与情绪氛围,那么我们就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和怎么做。
锐杰:谢谢杨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