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考前调整稳步发挥 |
分类: 高考指导 |
案例:小松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在高三整个一年当中,成绩都在能考上大学的群体之中。三天前结束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他的年级排名前进了100多名,在班上也进步了十几名。临高前一周,他想知道怎么样才能科学有效的学习,什么样的饮食能让自己精力充沛的迎接高考,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在考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达到正常或超常发挥。
有句话说得好——“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对于小松及其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在文化课程学习上所谓的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显而易见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学习了。如果继续这样做的话就会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学会自己归纳学习内容,疏理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学会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从现在起要养成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读题一定要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查看给出的条件,最好把题目看两遍,第一次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可以清楚而全面的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保障正确解题的成功率。所以这一周学习的建议是:第一,通过模拟考试的试题,分析、总结、归纳出常见问题的解决通法,固化为成熟的思维模式。第二,寻找对自己来说增分幅度最大的知识点,寻找突破口。第三,从高三的各种考试中找准导致自己失分比较多的原因,提高得分率。第四,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第五,把自己在高三复习阶段所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要的公式、定理等拿出来进行温习,以期熟练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使自己能在高考答题中根据主干线索迅速提取相关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增分。第六,在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强项科目上安排的时间少一点。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精神状态。
在高考前的三天,进入全真模拟。也就是这段时间不宜花太多的时间看书,最好能抽时间多看看自己所总结的高考用得着一些东西,但要注意时间的调整,因为高考的时间是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在这一个时间段内每天按高考考试科目的顺序各做一份试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在高考的当天顺利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感到手生,能找到答题得心应手的感觉。
在饮食方面,建议吃自己熟悉的食物,因为它是最利于放松心情的。同时,食物摄入量要比平时适当地减少,以七成饱为宜。因为人在紧张疲劳时,胃肠的排空能力较平时弱。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紧张与疲劳,也有助于减轻胃肠的压力。晚餐不必过于奢华丰盛,但可以多有几种菜或小吃品种,而且应该多增加些肉蛋类食品。因为早晨的早餐再好,真正能够摄取的营养也很难马上消化吸收,况且早餐也不可能像中午和晚上的正餐一样营养丰富。六月份,天气炎热,是需要有意识地补充水分的,比如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桔子汁等。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当吃好。基本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可选择含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比如:稀饭、馒头、包子、稀粥、牛奶、鸡蛋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中餐和晚餐每餐吃个七八成饱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而分流体内血液,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校的同学遵循和以往相同的饮食习惯就行。特别要注意的是饮食卫生,少吃冷饮、燥热以及油炸食品,最好别食用马路摊点的食品。
对于心理调节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盘点和总结学习成功的地方。回忆自己进入高中以来获得考试成功、突破的每一个过程,包括获得成功时的那种心花怒放、欢快陶醉的情景和心境以及自己因获得考试的好成绩,而得到师长表扬时的愉快心情的情景。经常回顾这样的成功经历,可以从中找到信心。它可以是大型考试,也可以是小测试,只要能给你带来成功的感觉就行,回忆越多越好。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考前的过分紧张和焦虑,另一方面可以以积极的情绪来替代消极情绪,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而达到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增分的目的。
第二,回顾自己从进入高三以来的学习过程和复习经历,盘点自己对各科已经复习了多少遍,看了多少遍课本,做了多少题。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很多的收获,心中自然会感到充实,当然也就会增强高考的信心。
第三,不要把心思全放在考某校、考某分上,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情趣,譬如,心烦意乱时,暂时停下学习或练习,到户外散散步,打打球,唱唱歌,吹吹口哨之类的,有意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学会在枯燥的学习中寻找乐趣,可使自己有更多的愉悦情绪体验。这正是心理学家们说的“最能成功的人,是那些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吹口哨的人”的涵义所在。
第四,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将晚上睡眠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高考时间同步,即上午9~1点,下午2~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上午需要在7点半之前起床;中午睡眠四十分钟,但不能超过下午2点;晚上尽量在11点半之前睡觉,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8小时。
第五,想象成功来临的时刻。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自己在高考考场上自由驰骋的情形(想象着自己已经进入了考场,自己在座位上轻松自如的等待老师发卷子,老师把卷子发下来了,我从头到尾的浏览了一下卷子,“哇,都是我看过的和做过的题”,我从头到尾答得非常顺利,在考试结束的前二十分钟就答完了试卷,我仔细而细致的检查,答得非常好,这个想象的情景越细致、越具体越好,最好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想象一次,把每门高考科目的情景都分别想象。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在遇到真实的考试情景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印痕就会被激活,从而让我们获得积极的应考效果);想象自己得知理想考试分数的情景;想象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着自己在校园徜徉,想象着自己在研究室做实验等。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付出去奋斗!”。想象内容最好固定不要任意更换,还可以为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情节越丰富,效果越好。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我们就会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前进的动力十足。
第六,保持一颗平常心。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其实,只要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杨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