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660
  • 关注人气:13,1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克服青春期异性社交恐惧症?

(2019-05-17 15:11:41)
标签:

青春期

人际交往

异性

恐惧

克服

分类: 人际交往指导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上大学的女生,性格比较内向、喜静,不喜欢和许多人在很吵闹的地方玩(酒吧、歌厅),平时也就和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吃吃饭、逛逛街什么的。

和别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会感到很累,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读书、写写东西或者看电影。相对来说,我和女生交往的还好,虽说算不上是自来熟,但也总能找到话题,可和男生在一起就没什么话题了。几个人在一起还行,我时不时的也能发表一点意见;可是单独的话就会觉得有点儿尴尬。不至于一点儿也没话说,但也是没话找话,所以我总是避免着单独和男生在一起,甚至有些热闹的集体活动我也懒得去,感觉不如一个人在家来得逍遥自在,不用在他人面前注意这注意那的伪装。我也有一些异性朋友,但都交的不深。看着周围的朋友都有男朋友、女朋友,可我连认识的人都很少,感到很着急。请问我该怎么办来改善这个问题?

其实父母也曾培养了我不少兴趣爱好,可都是比较静的那种,比如钢琴、长笛、羽毛球等。我和特别熟的人在一起话也挺多的,也很有机智、幽默,只是在多数人面前感到很累,以至现在有时有意地远离社交活动。倒也有一些男生追我,可我一直没认真地交过男朋友(初中的时候曾经有过“男朋友”,可只是小孩子闹着玩儿),我上的大学又很忙,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所以回绝了。谢谢您。

这位同学:

您好!你给我的信的标题是“青春期异性社交恐惧症?”从你的心中所描述的情况来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并不是“青春期异性社交恐惧症”,而是你性格特点的正常表现。

我们知道,内向的人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他所关注的是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由于内向性格的人比较注重内心世界,用脑较多,大脑营养消耗量大,再加上内向性格的人的血流通路和神经传导通路比外向者更长,更加错综复杂,所以精力恢复较困难,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就会感到疲惫不堪,精力不济;由于性格内向者的精力来源于内部世界,如思想、情绪、观念等,如果长时间处于喧闹的、具有攻击性的环境中,精力很快就会被用光,并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躁不安,或表现得迟钝麻木;由于内向者常常喜欢长时间在室内独处,低头深思,这样容易吸入更多二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的酸性增加,产生头昏脑胀、眩晕、焦躁的感觉。从上面的阐述,我们知道你“喜静,不喜欢和许多人在很吵闹的地方玩。”“和别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会感到很累,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读书、写写东西或者看电影。”“有些热闹的集体活动我也懒得去,感觉不如一个人在家来得逍遥自在,不用在他人面前注意这注意那的伪装。”等等,这些都是内向性格的人身心特点的典型表现,所以我认为你的这种表现是非常正常的。既然是非常正常的身心表现,那么我们就需要接纳和尊重自己这种特征,遵循它的规律来处理学习和生活之上的各种关系。

另外,性格内向的人的心理特点是腼腆、害羞,与不熟悉的人交流容易出现紧张、不自在以及没有话说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接纳、接受和尊重自己心理特点,也就是接受这些特点的存在,带着这些特点,让它们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并对这个特点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的去坚持做自己在交往中该说的话或该做的事情,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就让我自己本来的面目呈现在别人面前,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会在别人面前呈现出本色美,而且别人也会觉得我们是有血有肉的活森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别人就会觉得我们是平易近人易于结交的人,这样我们也就具有了和谐和睦而轻松地人际交往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是承认“真实的自我”,并将它展示在众人的面前,即实实在在的表现自己的本色既具有优点也具有缺点的人是最受欢迎的,所以对于你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包裹和掩饰自己的缺点,让自己自自然然的表现和展示真实的自己,果真这样的话,那你觉得会怎么样呢?你试试看。

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第一,应当牢固地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我是造物主的独特创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跟我完全相同的第二个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存在一定会有价值,我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对自己说:我能干好。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就会有自尊、愉快、好胜等良好的心态,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绩。

第二,要战胜自己。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所以既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也不要随意扩大自己的缺点。其实你在别人的眼中也是非常不错的,只要我们积极与他人结交,那么你也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员。

第三,我们这里有就俗话说“天上下纱帽,你要把头伸出去”。用白话说就是做任何事,只要我们投入行动,那么就会有收获。就像我们北方人学游泳,刚到水边的时候我们害怕,下到水中之后还哆嗦,结果反复下了几次之后就对水不怕了,呵呵,过不了十来八天我们也学会了游泳。所以我们需要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的水平。

第四,适当的时候来点阿Q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生存的知识、技术、技能,如果已经非常成熟或做事非常完美了,那么我们也就不把自己称之为学生了,所以不过分在意自己课讲得好与坏、所讲的内容别人能否听懂;适当的时候来点阿Q精神,比如“嘲笑他人者不如人”、“光屁股笑插杈裤”,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第五,承认和允许自己的缺点存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因为人类个体存在着不同的缺点,所以才有了人类社会的五光十色。所以,要允许自己有缺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要学会坦然地说“我错了”、“这一点我不如你”。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轻松而自如地拥有和享受生活。

第六,不要害怕让别人失望。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逐渐走向你而与你相拥。

第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参加有许多同学参与的文体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通过与同学的自然接触而缓减自我感觉被他人关注的焦虑和紧张,进而达到顺其自然与他人接触的目的。

第八,当情绪不佳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可以到户外散散步,打打球,唱唱歌,闻闻香花;也可以找朋友聊聊天,请朋友帮助你解除焦虑,改善心情;多做户外活动,通过户外有氧运动,改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不良状态,提高身体素质,使头脑更加清醒,精力更加充沛;科学安排生活,做到生活节奏合理有序,坚持有规律地生活,尊重生物钟,不打疲劳战。

第九,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的回复与建议,我觉得受益匪浅,也会按照您给的意见去做的。:

杨老师:

您好!我以前曾给您发过邮件,您的回复给予我了特别大的鼓励和帮助,再次谢谢您!所以我这回又想到您了,还请您务必给我点建议。

是这样的,我今年20岁了,现在大三读精算。我在高中时学习算是特别好的,父母也没有为我的学习费太多的心,我自己也没怎么太费力,就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可是在大学成绩却不如意,可能是竞争更强了吧,也可能是不在父母身边,老是有些管不住自己,没有学习的动力。为此父母也为我没少操心。最近放假回家,妈妈有时会找时间和我谈关于学习方面的事(他们都特别理解我,从来都不会说我,而是会提些学习方式上的建议、辅导我、让我安心看书)。我有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说一些生硬的话。事后回想起来会感到非常的内疚,感觉回到家里不能使他们高高兴兴的,反而让他们因我而忙碌,缠着爸爸妈妈给我做饭。爸爸更要在工作之余帮我看书、辅导我。想到父母为了我如此操心就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杨老师,我知道他们为了我一定操了很多的心,我心里特别不好受。其实我心里挺明白的,只是很多时候不自觉地会把一些态度带出来。我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位同学:

您好!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你目前正处于对父母的轻视期向对父母的理解期转变的时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说一些生硬的话”以及“很多时候不自觉地会把一些态度带出来”的情形,因为我们在十岁到二十岁的这个阶段,曾经对父母的轻视形成了习惯。既然是习惯,那么就说明具有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之下我们必然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形,好在你已经在二十岁的这个年龄就发现了自己的这种情况,并且有了“事后回想起来会感到非常的内疚,感觉回到家里不能使他们高高兴兴的,反而让他们因我而忙碌,缠着爸爸妈妈给我做饭”“ 我知道他们为了我一定操了很多的心,我心里特别不好受。”心理与感受,这就意味着我们比同龄人觉醒的更早,说明你已经开始了理解父母的成长旅程,这是值得我们庆幸和庆贺的。

其实要说改变自己的这种行为,一方面需要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时候,我们在话出口前做几次深呼吸或舌头在口中转几圈,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从“乌鸦反哺”“羔跪双膝”的角度说话或做事,那么你“有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说一些生硬的话”以及“很多时候不自觉地会把一些态度带出来”的情形就会有效得到遏制或改观。另一方面我们回到家之后需要有意识的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自己的行为上孝敬和孝顺父母。如果我们从此时此刻起从这些点点滴滴做起,并且持续的坚持下去,那么在对父母的清时期形成的习惯就会被新的习惯所替代,自然你也就会越来越理解父母了,当然你的那些内疚以及不好受的心理,也就会在自己心理以及行为的改变之中消失了。

如何克服青春期异性社交恐惧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