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虑,是因为你还可以更好

(2019-04-09 16:11:20)
标签:

高考

焦虑

缓解方法

接纳

想得太多

分类: 高考指导

焦虑,是因为你还可以更好

作者:甘肃省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 杨永龙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社

焦虑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在高三,考试焦虑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尤其是高三下学期,随着考试增多,有些同学不可避免遭遇了考试焦虑的侵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要谈焦虑就色变,也没有必要把焦虑问题“夸张”“放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克服它就好。换个角度看考试摆脱考试焦虑,首先,要对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教师来讲,考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总结反思,进而找出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对学生而言,考试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大部分考生容易在考前焦虑,是因为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和排名,夸大了考试失利可能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与后果,从而增加了太多的心理负担。所以,换一个角度看考试,把它看作是查缺补漏的例行检查,就会在面对考试时少一些焦虑、紧张和压迫感,多一份从容和坦然。如果这样仍然不足以缓解你的考试焦虑,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方法来舒缓情绪。以下结合实例,谈一谈缓解焦虑的方法。

考前,别自乱方寸

小强是一名排名靠前的尖子生,但是在每次考试之前都会过分焦虑和忧心,心中总害怕考砸,害怕被别人超过而名次不保。这样的想法让他不能集中精神,无法全心全意地备考,也影响了他考试的发挥。虽然也在拼 命学习,结果名次不升反降,欲速不达、事与愿违的成绩排名更加重了他的考试焦虑。

小强在学习上属于领跑者。作为领跑者免不了要承受几方面的压力 :老师的压力,成绩不错的学生总是老师督促和“关照”的对象 ;家长的压力,因为成绩好,难免要承担家长过高的期待;自身的压力,对于考高分以及是否被同学超越有着沉重的包袱 ;同学的压力,优秀既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同时,会成为大家想超越的对象。

虽然高三,不是所有的优秀生都会被这些压力束缚,但一旦“中招”了,不及时纾解,肯定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我们遭遇了类似的考试焦虑,可以怎么样来调整呢?

1.走在前面的人是我们奔跑的“参照物”

有人超过自己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样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反思、分析、归纳和总结自己的问题,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这不正好为我们的改进提升标注出了参照物吗?其实,整个高三阶段就好比是一场长跑比赛,每场考试都是比赛中的一段赛程,谁暂时冲在了前面无关紧要,那些跑在我们前面的领跑者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参照物,指引我们一步一步、踏实地坚持下去。如果我们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地走,高考结果又怎么会不如人意呢?

2.不要考虑会不会成功,而要思考怎样才能成功我们做事,不能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而是要思考怎样才能成功。在做任何事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肯定未来的结果,我们能做的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格言说 :“只要付出切实的努力,就会有骄人的收获。”与其总是担忧别人会不会超越自己,不如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多给自己一点儿自信,别人的晴天亦或是雨天便影响不到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3. 接纳焦虑,让它成为学习中的自然反应

对那些未知的、不能控制的事物,人们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身心反应,这有利于我们调动身心蕴藏的能量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于高三而言,这有助于鞭策我们积极迎考。所以,如果你考前焦虑了,你有担心、有彷徨,不要害怕,要承认它、接受它、习惯它,将这种焦虑当成是学习中的自然反应。同时,和自己的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也有助于我们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考试。

4.把注意力指向当下的学习任务考前想的问题太多,肯定会影响复习的效果。所以面对考试,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目前学习任务上,避免去想 :“假如我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做得更好。”“要是我考试考砸了怎么办?”等不切实际的问题。过多地考虑这些问题会强化我们自己无能为力以及受到挫折的感受,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考前焦虑以及考试紧张情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可能仅仅对备考心态造成消极影响,而有些更加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会带来身体上的一些反应,直接影响考场发挥。

节选自2018《高校招生》高考指导专刊  05
焦虑,是因为你还可以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