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女生和男生谈过恋爱该不该在一起

(2019-03-27 06:58:13)
标签:

高中生

恋爱

练爱

实践

体会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芝瑜:老师,我是一个高中生,快读高二了,高一上半学期和一个男生谈过恋爱,后来因为我们都觉得要对未来负责任,所以分手了,可现在我们都承认没有忘记对方,我好纠结该不该在一起,若只是每礼拜在网上聊天会不会影响成绩。

杨永龙:那我问你,你们之间的恋爱,是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呢?

芝瑜:感觉挺对不起我父母,我也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去冒险,我也不确定对那个男生是不是真的是爱情,就感觉和他聊聊天,烦心事都没了,很开心,不知道,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一直想着他。

杨永龙:对啊,这显然不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那你说这样的恋爱是不是我常说的练爱呢?

芝瑜:因为我和他是同班同学,感觉他人挺好的,但是没有很深入了解,我们的恋爱也只是就网上聊,没有一起出去,也许以后我们可能考同一所大学,也许我们真的在一起以后发现不适合,也许……。

杨永龙:你说我们这个世界之上的人是不是只有男人和女人呢?

芝瑜:阴阳人?

杨永龙:呵呵,这种人我还没有遇到过,所以我说我们这个世界之上的人只有男人和女人

芝瑜:开个玩笑。

杨永龙:既然只有男人和女人,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学会与同性以及异性之间的交往呢?

芝瑜:是的,我们说好做好朋友的,两年后有机会再说,可是我和他讲话的时候貌似他总是不太想和我讲话。

杨永龙:你觉得“他总是不太想和我讲话”的原因是什么呢?

芝瑜:不知道,觉得和他讲话太累了,基本上我说几句,他一个噢或者什么能简单就简单的回答,是不是我打扰他了。

杨永龙:这就看你和对方聊天的时间是不是双方都是闲暇的时间了,你说对吗?

芝瑜:对的,但是我找他闲暇时间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是想做好朋友,可能他觉得这样没有必要做朋友,同班同学这样看见了就当没看见一样。

杨永龙:那你说我们与异性交往交往的目的是什么呢?

芝瑜:和普通异性是为了多个朋友,和男朋友是为了感情。

杨永龙:那你说男朋友怎么才能确定是具有爱情的男朋友呢?我们与同性以及异性交往的目的是学会组织和利用众人的智慧与力量,培养超越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与同性/异性相处以及爱与被爱,进而发展和培养尽义务、负责任、享幸福、获照顾的对等的友情/亲情实践能力。

芝瑜:好深奥啊,所以高中不能谈恋爱么?

杨永龙:我应该把这个问题对你详细谈一谈。男女中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恋情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学习、创造和总结获得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的过程;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

生命的本体是爱,爱是人类的灵魂。爱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言行的体验经验中积累和升华而获得的,真正的爱是信任、尊重、鞭策、激情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爱能使人获得快乐、喜悦、鼓舞和创造力,更能使人诱发创造思维,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全部就是爱的教育,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用心灵去沟通、理解,教会学生爱。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说明孩子长大了,不再处于男女的无知状态之中,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认同,对异性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欲望,这与寻求数、理、化的知识没什么两样。师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广泛接触,相互交流,共享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烦恼。孩子既是独立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个体,又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他既需要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发生关系学会爱与被爱,也需要与社会环境中的人发生关系学会诚实、守信、和谐乃至爱与被爱。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人都是来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同时也肩负着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责任。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为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就不要幻想将来会自然而然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

爱是人类的一切,爱是所有感觉的总和,当然也包括中学时代的“练”爱,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批判式、反省式、定性式的方式方法对待它,更多的是往阴暗的一面看和想,而忽视了“中学生恋爱”的动态性(感悟、经验、探索)和成长性(实践、总结、创造和升华)。动态性和成长性本身就包含了不稳定、不确定的诸多因素,这就要求师长以最佳的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学会承担责任。学生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生活的体验中逐渐达到心灵丰润、健康与成熟的。对老师、家长的教诲,同学、社会的影响,他们同样会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对不同观念和情境进行比较、选择、批判和整合后,他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由此逐步树立自己独立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再外化为行为。这一过程说白了就是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亲密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我认为这是师长反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往往举一反三来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诸如某某人因为“恋爱”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他们又不能自圆其说。许多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师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

精力是一个伸缩性极大的东西,它受情绪的强烈支配。心情好时,山欢水笑浑身是劲;心情不好时,风愁雨泣无精打采。情感心理研究发现,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又有非常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造成学习负面效率,相反还有可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不多,只能算作正态分布之特例,而非常态。根据特例而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只能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不良的诱导或阻碍。对于“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的言论者如果我用一句大不敬的话来说的就是:只知道制造读书的机器而不知道创造情感丰裕的人,他只能对社会贡献残、次品。在一些名牌大学里,有不少人最终因为情感问题而痛苦不堪,前程自毁就是证明。因此,成功的教育应该兼顾智力提升和情感发展升华,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上面的这些内容是我曾经所写的文章中的观点,你好好阅读感悟一下

芝瑜:可是现在我的老师都没有教育我如何正确看待爱情,他们只是说,高中不可谈恋爱,以后一定后悔,等等,从没有真正探听过学生内心的感受,所以成长就是一个体验爱和被爱的过程,我们在这个小环境里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然后慢慢成长?

杨永龙:应该是“我们在这个小环境里学会如何去认识、了解、感悟和发现自己与异性,什么样的异性是可以结交的,什么样的异性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什么样的异性是可以成为好朋友的等等”。

芝瑜:谢谢老师,我想我有点懂了,我会在今后短暂的高中生涯里慢慢体会,今天打扰你了!

高中女生和男生谈过恋爱该不该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