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学习早恋引导 |
分类: 教育学习 |
曼舒:杨老师:您好!我是一位高三孩子的母亲,刚才给您留言了。孩子高中以来成绩一直不好,每天晚上看他学习很晚,看是成绩一直无长进,我今天在他的房间了找到了原因。他从入校不久就与以女孩谈恋爱,这女孩每天都会给他写信,积了好几本,从中我知道他们每天中午的时都会在一起聊天,我能够想象出,儿子其实在学校根本就不太学,九月份就要进入高三了,我很急,想和儿子谈,但又不知怎么谈,想请您指点指点。非常感谢!
杨永龙:你具体要谈什么呢?
曼舒:我是整理房间时无意发现了那女孩给他的几本书信,里面都是谈情说爱之类的话,想和他谈让他把学习放在首位,放弃早恋,但是如果提及看到的书信一事,我怕他说我不尊重谈隐私,其实他是挺聪明的,如果现在一心一意学习,还是能赶得上的。我就想和他把这件事挑明谈,目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我该怎么办?
杨永龙:其实你可以从目前中学生男女交往过于密切这个话题和孩子开头交流
曼舒:我以前和他再聊天的时谈过,还问他有没有早恋,他说没有,我也就相信他了,可是谁知他一直在骗我。
杨永龙:你不觉得是你的批判意味太浓重了,所以孩子会骗你的吗
曼舒:那我现在该怎么做会更好的解决问题,让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杨永龙:我们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人,你说我们对异性感兴趣和亲近是不是很正常的呢
曼舒:是的,但是,我们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发现他们整天聊得不是学习,而是你怎么对我好之类的化,怎么今天没见你晚上都不能眠等等,根本没有提及过学习,我就想和他敞开谈,让他一门心思学习,
杨永龙:其实我前面就给了你导入的引子,同时也引导你放弃批判意味,过去我们讲求的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现在我们追求的是“良药甜口利于病”
曼舒:以前和谈聊过这类话题,他说他们班也有,他说那都是在玩那,好奇。问他有没,说没有,可他一直在骗。按您开头说的男女交往过密话题谈起,如他还不说自己,怎么办?
杨永龙:其实你可以用自身在高中的心理表现来启发,诱导
曼舒:可是我当时处理的很好,我就想好好学习,生怕影响我的学习,对于异性的追求采取的不理睬的方式,我做事非常专一,所以我的学业一直很优秀,很轻松的考上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本科毕业后正式考虑个人问题,没有那种既学习又谈恋爱的经历
杨永龙:我说的是青春后期的心理表现
曼舒:对异性的感兴趣和亲近的反应是正常的,但是怎么能处理好呢?使之不再影响学习
杨永龙:我们一般人总是把事情引向两个极端,你就是典型的表现
曼舒:学习和早恋如何处理好?二者兼之
杨永龙:如果按你的意愿否定孩子的正常情感和心理行为表现,你想一想你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如果从孩子的正常情感和心理行为表现出发,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来对孩子促动,那你觉得会怎么样呢?
曼舒:那在肯定情感和心里的同时,如何诱导他处理早恋和学习的关系?以前他和我聊时,他说他们班有女还在追他,而且像我保证他高中阶段不谈恋爱,让我相信他一定能处理好二者,而且还说他对女孩说过,高中阶段主要抓学习,毕业后再涉及个人问题,可是现在看来,他一直在骗我,一直都以恋爱为主,学业为辅了。嘴上说的和行动完全不一样
杨永龙:你可以和孩子交流,怎么才能让女孩子一生都崇拜和仰慕自己呢?怎么才能让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无忧无虑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的生活呢
曼舒:呵呵,你给指点指点高诉他怎么样才能让女孩崇拜仰慕自己,怎样才能让女孩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其实,我感觉女孩羡慕的是我的家庭,生活比较优越,我又在北京工作,孩子一直在地方上上学,女孩可能向往和他好了以后自己将来不用努力就可以生活很好,可以看得出,那女孩有点死缠烂打
杨永龙:呵呵,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明确女孩崇拜仰慕的男子汉形象以及习惯或品行,引导也好指导也罢,关键在于我们的“导向”,也就是导向积极的方面,还是消极的方面
曼舒:可是他可能现在感觉女孩子很崇拜他,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我们从大人的 角度看,现在的女孩比男孩成熟早,她可能是在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后,才那么死缠烂打,其实,我的孩子很不成熟
杨永龙:爱一个人就是让对方的身心不受伤害,就是让这个人生活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你启发孩子怎么才能达到这一点呢?是不是自己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给爱人买好房好车好的享受呢
曼舒:我琢磨琢磨,我和我爱人都是事业型的,都不会依靠对方给自己物质享受
杨永龙:我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变换各种角度从积极的方向来引导和促动孩子,让孩子以积极而高涨的我情绪和心理投入到高三的学习生活之中去。记得我曾说过中学以上的学生最重要、最正经的任务是通过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会组织和利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幸福愉悦和快乐的在这会上生存的能力;多参加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学会组织和利用众人的智慧与力量,培养超越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多结交朋友,学会与同性/异性相处以及爱与被爱,进而发展和培养尽义务、负责任、享幸福、获照顾的对等的友情/亲情实践能力。
“早恋”一词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本土化概念,涵义是:经济上和生活上没有独立的、距离婚姻还有一定时间的男女中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恋情。这种恋情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学习、创造和总结获得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的过程;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因此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生命的本体是爱,爱是人类的灵魂。爱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言行的体验经验中积累和升华而获得的,真正的爱是信任、尊重、鞭策、激情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爱能使人获得快乐、喜悦、鼓舞和创造力,更能使人诱发创造思维,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全部就是爱的教育,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用心灵去沟通、理解,教会学生爱。
曼舒:非常感谢!我会按您说的试试和孩子交流
杨永龙: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生恋爱是迫不及待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中学生在“练”爱中健康成长。其实,男女生在一起并不是师长想象的那样亲密接触。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说明孩子长大了,不再处于男女的无知状态之中,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认同,对异性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欲望,这与寻求数、理、化的知识没什么两样。师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广泛接触,相互交流,共享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烦恼。孩子既是独立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个体,又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他既需要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发生关系学会爱与被爱,也需要与社会环境中的人发生关系学会诚实、守信、和谐乃至爱与被爱。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人都是来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同时也肩负着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责任。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为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就不要幻想将来会自然而然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
曼舒:我的好好捋一捋思路,看看怎么和孩子谈更好
杨永龙:爱是人类的一切,爱是所有感觉的总和,当然也包括中学时代的“练”爱,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批判式、反省式、定性式的方式方法对待它,更多的是往阴暗的一面看和想,而忽视了“中学生恋爱”的动态性(感悟、经验、探索)和成长性(实践、总结、创造和升华)。动态性和成长性本身就包含了不稳定、不确定的诸多因素,这就要求师长以最佳的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学会承担责任。学生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生活的体验中逐渐达到心灵丰润、健康与成熟的。对老师、家长的教诲,同学、社会的影响,他们同样会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对不同观念和情境进行比较、选择、批判和整合后,他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由此逐步树立自己独立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再外化为行为。这一过程说白了就是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亲密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我认为这是师长反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往往举一反三来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诸如某某人因为“恋爱”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他们又不能自圆其说。许多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师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
精力是一个伸缩性极大的东西,它受情绪的强烈支配。心情好时,山欢水笑浑身是劲;心情不好时,风愁雨泣无精打采。情感心理研究发现,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又有非常高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造成学习负面效率,相反还有可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与异性交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不多,只能算作正态分布之特例,而非常态。根据特例而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只能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不良的诱导或阻碍。对于“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的言论者如果我用一句大不敬的话来说的就是:只知道制造读书的机器而不知道创造情感丰裕的人,他只能对社会贡献残、次品。在一些名牌大学里,有不少人最终因为情感问题而痛苦不堪,前程自毁就是证明。因此,成功的教育应该兼顾智力提升和情感发展升华,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曼舒:我会认真 研读您的这几段话,按照指点去做。非常感谢!改日请教您!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