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胡思乱想怎么办
标签:
教育考试胡思乱想跳一跳目标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
你好!我想咨询一些问题——
我要中考了,可是我的数学都考不好,其实不是我不会做,都是不认真所导致的。久而久之可能就一直很想考好,考试时会一直想七想八,虽然我觉我已经很认真了,但还是达不到我预期的目标。我都告诉自己要相信自己,可是还是没有效果。
希望你能尽快答复我,因为我要去上学了。谢谢!
这位同学:
你好!首先我要说的是你的这种情况在学生之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在考试前或考试之中总是要想考好我会怎么样,考试要得多少分,考不及格了等等。既然是非常普遍、非常正常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其不管不顾,坚持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改做选择题就做选择题,该解答就解答,尽最大的努力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一点坚持下来,那些胡思乱想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次,也说明你很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要求自己注意力绝对集中,内省力过强,过分小心谨慎,把大脑中偶然出现的某个荒谬的想法当作严重的问题加以排斥,并为之担心,结果是越是担心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焦虑情绪越严重,这样就影响了你的答题。前面我说了:类似于你的情况在学生之中是非常普遍、非常正常的。也就是说在考试中出现和考试不相关的杂念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大多数人是一闪而过,即使杂念在大脑中占据的时间比较长也不去关注、不去排斥,而是坚持做目前所要做的事情,最后这些杂念就自觉无趣而自动消退了。所以只要你真正做到了不管不顾,认真做题,那么你的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第三,你说“一直很想考好,考试时会一直想七想八”,每次考试前你觉得这次的考试自己志在必得,所以考试的过程中就发生“目的颤抖”——庄子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这种情况的改善,最关键的就是放平心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才是最佳的策略。
第四,在考试时出现你所说的的问题的时候,既不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不去想,也不要和它进行“硬顶”、“硬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允许和任凭它出现与存在而坚持做该做的事,以这种不怕、不理、不主动克制的态度去对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第五,采取“橡皮圈”提示的方法,适时提醒自己集中注意答卷。在手腕上戴一个橡皮筋,当考试时出现你所说的的问题的时候,就及时拉橡皮圈弹击自己,提醒自己把心思转移到答卷上来。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你好!很感谢你,我会努力调节自己的,谢谢!
老师,请问当考试时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应该怎么办?或者在考一些自己以前考得较不好的科目应该怎样调整好心态?以前有一些科目因为一些失误而考不好,总会自寻烦恼说这次会不会再这样?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考前如何达到最佳状态呢?谢谢!
这位同学:
你好!我们知道中考犹如调试琴弦,弦太紧会断,太松则难成曲调,要想获得成功,努力学习是不可少的,但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而导致失败;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中考,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使交感神经从过度兴奋状态中,迅速恢复到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创造出最佳的应试心态。正如台球小将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中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其实,只要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
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应有的水平、考出好成绩时,临场才会冷静、沉着、挥洒自如,甚至有超水平的发挥。增强自信心不是一言能尽的,但以下方法可供借鉴:考前应该熟悉考试环境,知道自己在哪所学校考试,坐在哪张课桌上等等;发卷前,脑子里回忆过去在考试或其它活动中成功的事例,憧憬美好的未来;接到试卷后,浏览全卷,粗略了解有多少道题,题目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吃颗定心丸,不能卷子发下来就埋头做题,这样只会“欲速则不达”;做题时应该由易到难,因为每做对一道题对自己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一时不会做的题,暂时搁置下来,作个记号,待其它题做完后或在做某些题时受到启示后再做,这样可避免遇到难题后紧张发怵;遇到难题要沉得住气,心里想:别人做得出的,我也做得出,我做得出别人不一定做得出,我做不出的别人也做不出,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于稳定情绪,鼓舞士气有着重要作用;试题答完了,要检查一下答题的情况如何,在这个检查过程中,或许又能补回来许多分。总之,考试的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大意,要善始善终。考试间隙期,不要对答案、不要谈论考试问题,这样会影响下科的考试。而应仰卧草坪,四肢舒展,双目仰望蓝天白云,或听听自己喜爱的音乐,显然会使人心旷神怡,情绪高涨,疲惫和紧张将荡然无存。
杨老师:
您好!首先很感谢您,我中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谢谢您的鼓励和疏导。
我发现我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总克制不住去想,就是我在想看电视时屏幕的字幕我看的时候会不会在先心里默念一遍。所以我现在看电视时都有这样的坏习惯,好奇怪。我应该怎样做呢?
这位同学:
您好!一般来讲我们在看电视时,对屏幕上的字,都会在心里默念的,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其实在我们理解了电视内容之后,念与不念字幕都是可以的。对于你的这种情况,你可以采用念与不念都可以、无所谓或顺其自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习惯,用不着去克制或摆脱。
杨老师:
你好 首先先谢谢你曾经对我的指导。
我现在进入县一中,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初中时我进入我们那里一所很好的私立学校,她则留在农村中学读初中,中考虽然我考到全县前二十但也没进入市里读高中,她则以他们学校唯一一个统招进入县一中的,而且在开学的能力测试里我和他都进了实验班,我有时会很担心她会考的比我好,虽然初中我读得比较好,但那时我们是在不同的环境下的,我应该怎么调节这种心态,我一直把他当成很好的朋友,我很怕我初中时比她好高中就落下了,虽然我知道竞争是有好处的,但还是很担心。谢谢老师!
这位同学:
您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里我要给你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不是很大的,也就像你与你的同学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但在你们学校的“开学的能力测试”中你和他都进了实验班,这说明一方面对方和你智力上不差上下,当然在用功上也相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超越别人,最关键的就是要用勤奋来达成,所以对于你来说,当然就需要付出比对方更多劳动。
只要你从一开学就设定好了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也按这个目标制定好了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更是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那么你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种收获、充实和成功感,当然那份担心也就会随之消失。如果你能这样日日积累下来,学习的飞跃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杨老师:
您好!我上高二了,这次期末考得不大好,可是同桌考得很好,因为我和同桌是初中同学,所以会想和她比较,总想要超过她,有时做作业也要和他比较谁做得快和多。感觉这样不好,要有自己的想法比较好,可是就是会忍不住想要做的比他快比他多,跟他做一样的事。人总是会比较的,觉得自己和他一样努力却没有考好,有点不甘心,虽然以后还有很多考试,而且我每次总会把自己的成绩和以前的对比,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比如说我会觉得期中考考得好,期末就会考不好,然后会联想到高一的成绩啊,或者初中的成绩,没考之前就会给自己暗示这次会考得怎样,考数学时总会因为不认真而失分,害怕又会重蹈覆辙,一直因为不认真而失分,数学本来算是我的强项,但是每次考出来都不尽人意,老师说这和心态有关,杨老师,希望你能开导下我。谢谢!
这位同学:
您好!你说“同桌考得很好,因为我和同桌是初中同学,所以会想和她比较,总想要超过她,有时做作业也要和他比较谁做得快和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