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爱?
标签:
健康情商情感真爱爱情 |
分类: 恋爱指导 |
马克思说:“人的最高本质是人”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所说的第二个“人”字理解为“仁”,就可以转换出孔子仁者爱也的至理名言。进而,如果我们把“仁”理解成为“爱”,那么人的最高本质就是爱。
生命的本体是爱,爱是人类的灵魂。爱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言行的经验中体验和积累的,真正的爱是信任、尊重、鞭策、激情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爱能使人获得快乐、喜悦、鼓舞和创造力,更能使人诱发创造思维,发挥生命的潜能。
爱就像是色彩中的白色一样。许多人以为白色就是没有色彩。其实白色涵括了所有的色彩,它是所有色彩合而为一的结果。所以,爱是所有感受的总和。它并不是情绪(喜欢与痛恨、高兴与愤怒、欢欣与哀伤、羡慕与嫉妒、大方与贪婪……)的不在,而是所有情绪的总和。因此,个体若要体验完美的爱,它就必须体验每一样的感受。这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处于下的体会,他就不知道什么是上;没有在左边的经验,他就不知道什么是右边;如果他不认识冷,他就不知道什么是温暖;……。
人的爱情不仅是美好、曼妙、诚信、忠贞和和谐的,而且也是理智、慎重、机警、严肃和相互尊重的,只有这样爱情才能带来愉悦、幸福、真理和爱。爱情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需要学习、探索、总结、创造、培养和磨合,这就是说爱情的产生需要恋爱。恋爱其实就是对情感的摸索、探究、总结、创造、培养和磨合,所以恋爱的过程始终充满着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否定与认可、摆脱与接受等方方面面的冲突与调节,当然也就预示着恋爱的终点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留下美好的记忆——曾经拥有过;一种是走进婚姻的殿堂——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当然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性格、性情的磨合过程中,还很有可能出现“曾经拥有过”的情况,很多人为此而徘徊在痛苦中,其实“曾经拥有过”也是不错的,因为我们彼此了解,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人的思想、情感会因了解的加深、现实的冲刷而发生变化的。爱情是自身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需要珍视、持之以恒、忠贞不渝、专一不二,并需要双方的养护、分担、分享和自我的约束;爱情是充满理智、坚毅和凝练的精神事物,正因为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头脑与精神文明的积累和升华,所以人类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是充满理智、坚毅和凝练的。真正的爱情不仅是可逆互动的相爱,而且也是双方内心世界相互洞悉的可逆互动,所以珍视对方的思想、心绪、情感,就是爱情健康成长必须营养物质;真正的爱情,首先应当真心实意分担痛苦和分享快乐,要随心所欲不逾矩,当然欺骗、诱惑和虚伪就没有它的立足之地。
“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精神、意识、主观对物质、存在、客观具有反作用”。这是说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带来思维方式和情感内涵的变化,同时也在说思维方式和情感内涵的变化会促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两个人在一起不可能谈一辈子恋爱,必将在适当的时间发生变化——走进婚姻的殿堂或者留下美好的记忆。走进婚姻的殿堂意味着升华成为爱情+亲情;留下美好的记忆则意味着对爱情的破坏和死亡。所以对于真正的爱情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掌握综合平衡理论,运用自我调适方法,才能达到升华的目的,否则即便是走进了婚姻殿堂也会出现爱情的破坏和死亡。真爱是双方主观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当然也是双方对现实与理想综合平衡的把握,以及共同向升华的方向积极主动调适和努力的结果。如果离开一方配合的爱就是不理智的爱,也是不现实的爱,当然也就不是什么真爱。(杨永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