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对待强迫思维症的杂念

(2017-03-14 06:09:34)
标签:

健康

杂念

强迫症

自然规律

运行程序

分类: 强迫

茹惠:杨老师,您好。网上看了您的文章,觉得特别有道理。以后若您有空,想跟您聊一下,我也存在您文章里提到的强迫症状。仔细回想,是小时候就形成的完美型人格,现在也会出现自我怀疑,不断核对的现象。看到您网上说,既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想,也不要和它硬顶。我觉得有点难度。因为如果我放任自己去想,就会去核对;如果控制自己不去想,又跟您提的不要和它硬顶背道而弛了

杨永龙:强迫现象和强迫思维人人都有,而且人有这样的行为或思维是非常正常的,这一点你明白吗?

茹惠:嗯,我明白。偶尔为之的情况我觉得正常。就像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只是有的人偶尔出现并会自己调解,有的人经常出现自我调解不了

杨永龙:比武我们经常会不自觉的摸口袋里装的鈅匙、钱包,关门后会回头推一下,遇到事情会反复的想解决的方式方法等等,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所谓心理问题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在有了心理问题之后,一方面自己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请教亲朋好友

茹惠:谢谢老师,您的意思我很明白。其实有点强迫思维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举个例子给您,我很怕打开A文件,我担心自己会改掉文件内容,然后纠结,于是我把A文件的备份文件B打开,核对一遍,然后我又开始纠结有没有核对仔细?会不会把B文件内容又给改了?

杨永龙:事实上呢?

茹惠:应该没有。其实我自己明白我不会做这事。但就是自我怀疑。有时白天想想觉得可爱,晚上睡觉又想想觉得会不会是真的?

杨永龙:那我问你这些对于我们所作的事情来说,它是什么呢?

茹惠:感觉像是心魔。我读书时每次考试,都怀疑自己没写名字,要不就是填错答题卡

杨永龙:这是不是大脑的杂念呢?

茹惠:是的。可是很难控制它。老师您说不要去想它,但也不要去抗拒它。我觉得有点难啊。因为如果要我不去想,就只能去抗拒。可是无论我是去想,还是抗拒想它,都很难受

杨永龙:我们的大脑是思维的器官,它的功能就是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反应,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诸多的信息,自然出现各式各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就是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的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杂念,它的出现对于大脑这个思维的器官来讲是必然的,而且它也是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程序的,这个程序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

茹惠:嗯,其实好多道理我都能明白的,我也明白这是我从小的一种性格使然的,从小父母对我要求很严。而且我也明白只有做到无欲则刚才能坦然然面对,所谓放下放下,说说容易做做好难。

杨永龙:就像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等等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或程序一样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如果我们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对于我们大脑自身的运行规律来讲,这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接受它,遵循它,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茹惠:嗯,按老师的说法,如果我又出现想要再去核对一遍的念头,我就应该克制自己不去核对,然后任由这个念头在脑中,去做其它的事情。对吗

杨永龙:比如说,我们的手部或脚部有个地方被擦伤了,留下了一块血液凝结的伤疤,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这块伤疤在我们的身体上消失呢?

茹惠:不要老去抠它

杨永龙:是不是接受它的存在,让它按照身体自我修复的规律去修复呢?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上是什么呢?是不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呢?

茹惠:嗯,可是不去管它,我就觉得难受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这个难受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呢?就好像我想去要再去核对一遍的念头,如果不理它,就会难受

杨永龙:我们的强迫思维也像这个伤疤一样,它是按大脑的运行规律来运行的,它的消失也是大脑随自我消失的规律而消失的,我们同样是根本不用去管它的

茹惠:就是不理它,让它难受呢,慢慢的它就会消失的?

杨永龙:所以面对你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使我们好起来的做法就是接纳它,不把它当回事情,那么我们的问题就会在自己的这种容纳的心态中减轻很多,并且就会顺其自然地逐渐消失。这就是顺其自然。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为当所为

茹惠:嗯,就是不把它当回事,该做什么做什么。我就是一追求完美,谨小慎微,又怕承担错误的人。我严重缺失安全感。

杨永龙: “为所当为”简单讲就是认真地做你此时此刻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这些都是你日常生活的此时此刻可能该去做的事情。

茹惠:我本来就有那种特质,加上我现在的生活太单调,所以更容易有杂念吧

杨永龙:我们问题的出现最关键的就是忘记了“为所当为”,忘记了自己此时此刻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之中,让自己烦乱焦虑不堪

茹惠:我害怕很多事情,害怕失去很多东西。

杨永龙:所以要消除强迫思维对我们的干扰就需要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得“为所当为”,既立即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这些你此时此刻应该去做的事情上,并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那些杂念,那么久而久之,你的问题也就会在“为所当为”中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茹惠:嗯。谢谢老师,因为我平时除了工作不做别的事情,回到家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我还是应该多参加点活动,娱乐或运动

杨永龙:我们人头脑中出现的杂念的现象是正常的,杂念之所以是杂念,那里因为它的内容本身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肮脏的、恐怖的等等。所以如果你主动去想、去关注杂念内容的话,必然就会陷入一个永无止境的死循环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强迫。我们不去管杂念就是因为我们在头脑中出现杂念的现象是有自己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的,根本就用不着我们的意识去管的。它就跟我们呼吸一样,自然的呼,自然地吸,杂念自然的出现了,自然也会消失。所以面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我们是不用去管它去想它的,我们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样它就恢复了自然的规律:自然地发生,自然地消失,最终我们根本就意识不到它了。

茹惠:关键我觉得那些事情很重要啊(指杂念想到的事情),若不是重要事情我不会那么关注的

杨永龙:只要不沉迷其中影响所做的事,那么就是没有问题的

茹惠:有时也会带着那些杂念去做事的,我就是缺失安全感,不相信自己。老师,我发现有些事越想越不对。我以前考试,出了考场我在想名字是不是没写啊,然后一路想到到,越想越肯定自己没写名字。可是我从没有哪次考试没写名字的。

杨永龙:其实有时候出现这样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沉迷其中,接下来投入此时此刻所要做的事情之中去就完全可以了

茹惠:嗯。谢谢老师。道理我都明白了。也明白这属正常,不过我一直在想就不正常了。我要不把它当回事,我要跟它说再见

杨永龙:这就是我在一开始所说的“强迫现象和强迫思维人人都有,而且人有这样的行为或思维是非常正常的”

茹惠:关键太频繁啊。如果偶尔为之我不会在意的,都影响到我心情了

杨永龙: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坚持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注、不探究、不辩论的做自己此时此刻该做的或所做的事情,或者积极地采用注意注意力的方法

茹惠:不去想,不去核对,不去回忆,就一句。死就死吧。就像我说的勇者无惧,无欲则刚,老师对吧

杨永龙:错了就错了,就这个样子了

茹惠:我是责任心超强的。现在觉得什么事过头都不好。有一次去外面吃饭,发现餐厅洗手间的水笼头坏了,一直在滴水,我就一定要去把餐厅服务员叫来,跟她说水笼头坏了

杨永龙:这是好的习惯哦

茹惠:不好,弄得我累,我就是这样,老是喜欢操心,然后就多想。我现在觉得有责任心是好事,太责任不好

杨永龙:嗯,理解得很好,我们中国人历来讲中庸

茹惠:我就学不会中庸,喜欢追求完美,想得越多,杂念越多,又容易伤感。前阵家里小狗去天堂了,我哭了好长时间。老师,我还有一点。就是做事时脑子里闪过一些念头,然后就怀疑之前做事时是不是没注意这一点,会不会漏掉一点。

杨永龙:那你说这是不是杂念呢?

茹惠:老师,我的杂念好像特别多,按您的说法,杂念来了就来了,不管它就好。万不可想着不要杂念

杨永龙:是啊,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

茹惠:但是放任它并不能减少杂念的产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杂念的产生呢,找点有兴趣的事情做?吃喝玩乐?

杨永龙:你所说的就是怎么才能让我们不在投石呢,对吧?

茹惠:为什么有的人杂念比较多,有的人杂念比较少呢,为什么有段时间杂念特别多,有段时间还好呢?我觉得顺其自然是对的。但是反思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杂念呢,有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不胡思乱想呢

杨永龙:这就是立即去做我们此时此刻该做的或要做的事情,只要我们去做此时此刻的一呼一吸之中所要做的事情了,那么我们也就没有闲暇来投石了,其实杂念每个人都有,而且每个人都差不多,只不过有的人把心思和行动放在了此时此刻所做的或该做的事情之上去了,有的人却把心思放在了对杂念的关注之上而忘记了此时此刻该做的以及所做的事情。

茹惠:我觉得我的思维方式有问题,什么都往不好的方向考虑,即使是万分之一我也会去想。什么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拉,弄得自己很累。而且最近脑子里好像一直有杂念存在,之前有段时间不想,可是过段时间又开始想了

杨永龙:我们活人活的只有此时此刻,所以认真地做此时此刻你该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才是关键

茹惠: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被杂念所困,是因为当杂念困扰着我们时,很难认真的做目前该做的事情,若真能如老师所说,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困扰了。您说的情况是正常人的情况。杂念是有,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杨永龙:你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忘记了做此时此刻的事情,忘记自己该去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之中,所以才有了你如此的表现

茹惠:应该是这样,虽然我还是在吃饭睡觉的,但是我无时无颗不在杂念中困扰着,我边吃饭边想着我的杂念。有时暂时不想杂念,可是过了一阵就又开始了,道理我很多都明白,可是如何才能不关注杂念该做什么做什么呢,我都能带着自己的杂念做事

杨永龙:许多被杂念困扰的人都是跟你的情况一样,吃饭不去体味饭的色香味,走路不去感受周围的风景人文,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内心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之中

茹惠:对,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样,道理都懂。也知道不理杂念,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但是如果做到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如果真能做到不理杂念该做什么做什么的话,其实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杨永龙: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立即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等等这些此时此刻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之上去,并用自己极大的毅力和意志力努力把它们做好,同时根本就不用去再去理会自己的那些杂念

茹惠:好难,它就时刻盘旋在你的脑海里。有一阵时不太想了,后来又严重了

杨永龙:你要接受自己的杂念,承认杂念是你大脑功能的一部份,并接受你现在状态就是正常的状态。只有你完全地接受自己的杂念,把它当作你大脑功能的一部分了,那么你才能对杂念不敏感,才会使你的注意力更容易地放在客观现实中你该做的事情上

茹惠:可是很明显杂念已经影响到我的心情了啊

杨永龙:举个例子来说,你说谁会对自己身上长了两只手而困惑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这是正常的,所以你才会不去在意它。因此,你只有接受杂念的正常,那么你才会真正做到不管不顾、不理不睬、不关心、不探究、不辩论,这样也就等于对杂念的脱敏,杂念被忘记了,那么你的注意力才会放在你该做的事情上。

茹惠:可是杂念让我不舒服啊。我认为它是正常的,一直想一直想,我觉得对我有影响啊

杨永龙:你用想法来扑灭杂念显然是火上浇油,而是用做此时此刻的事、研究和关注此时此刻的事来解决杂念。在这里我给你讲一个你非常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师父徒弟两个和尚正要过一条小河,当他们走到河边时看到有个妇女也想要过这条河,但是由于河水高度及腰,且又湍急,所以这个妇女很是为难。和尚师父二话没说,背着妇女就过河了。到了河那边,和尚师父放下了妇女,继续和徒弟赶路。但过了很久,和尚徒弟始终心中不安,问师父说男女有别,师父不该背哪个妇女过河,但这个师父却对徒弟说:“我在过河后就把那个妇女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没放下吗?”徒弟恍然大悟。

茹惠:我的问题就是放不下

杨永龙:当然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讲放下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徒弟之所以放不下,烦恼不安,就是因为他违背了大自然运动而变化的自然规律,他为那妇女的问题停下了心的脚步,停在过去的那一刻,忘记了自己当下该做什么,所以才放不下的。你的情况是不是像这个和尚徒弟呢?

杨永龙:你可以好好的想一想,为什么你长时间都走不出杂念的困扰呢,是杂念本身不愿意离开你,还是你为了杂念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忘却了你自己该做的事情而让杂念长存呢?

茹惠:是。我的问题是如何放下。老师举例来说,我对一件事情不确定,老是想着再去核对一下。

杨永龙:与其想着,不如荣实际行动去核对,核对确认了,那么就立即投入做下一件事情

茹惠:我的问题就是核对了以后,我又认为我没核对清楚,又想核对一遍的杂念

杨永龙:所以,我们要做到不为杂念停住脚步,不为杂念停住脚步的意思就是不论我们烦恼与否,我们要用毅力和意志力去做该做的事情。既要抱着即便杂念让我烦恼,我也要做自己此时此刻该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尊崇了自然的规律,不为杂念停住脚步,杂念自然就会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茹惠:就是坚持不去核对了?

杨永龙:既然确认了,那么就对去放弃不管,坚持去做接下来自己该做的事情

茹惠:我的杂念就是老是觉得自己核对的不清楚,然后再来一次,每次都说是最后一次了,结果又觉得自己核对的不清楚,再来一次

杨永龙:关键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检查的次数限定,认真检查一遍,无论对错就这个样子了。

茹惠:我的问题就是一遍又一遍的。总是忍不住啊,我忍着不核对就难受。可是这样没有个底啊

杨永龙:给自己一个检查的次数限定,如果还忍不住检查就给予自己当头棒喝

茹惠:当头棒喝过的,过了一阵,又开始自我怀疑。忍着不去核对,难受,一直对来对去也难受。真正的纠结啊

杨永龙:当头棒喝要使检查一次成为习惯,要成为习惯,就需要21天的初步建立习惯,49天的初步达成习惯,81天的强化形成习惯

茹惠:能具体说一下吗,我要坚持81天?

杨永龙:你要坚持21+49+81天来养成和确立新的习惯

茹惠:老师指的是任何事情的核对?要坚持只对一遍,坚持21+49+81天?

杨永龙:是的,是针对任何事情的核对

茹惠:就是每件事情的核对一遍。然后即使再难受也不要再去对第二遍了。要坚持21+49+81天?总共151天?老师,我明白了,不管是我纠结的那件事,还是所有任何事,我都只对一遍。可是这中间要是我又有再对一遍的念头怎么办

杨永龙:当头棒喝,立即投入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茹惠:我之前尝试过失败了。总是坚持不下来

杨永龙:在这里就需要毅力和意志力来坚持

茹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有这念头,我就马上制止自己,难受就让它难受着。强忍着不去核对我会难受。就难受着。然后坚持151天?

杨永龙:当头棒喝的是检查的行为,同时要用实际做事的行动来让念头在自己认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过程中消失,而不是用想法来扑灭念头。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的问题的转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艰难与困惑,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任何时候,你都要立刻让自己行动起来,做自己此时此刻该做的事情,并学会创造和享受此时此刻生活中的乐趣。想要走出杂念的状态没有那么难,你只需要毅力和意志力努力的推自己一把——立刻去行动,做自己该做事情,那么你就走出杂念的困扰了。就比如我们肚子饿了,我们都知道只有吃饭才能填饱肚子,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在那里说只有吃饭才能填饱肚子而不才去吃饭的行动,你说能填饱肚子吗?答案是当然不能。要想真正填饱肚子,只有去行动,去找食物来吃。所以,要想走出杂念的困扰,也就像我们要填饱肚子一样,唯有行动行动再行动。

茹惠:能不能这样理解。老师,我要抱着不再去检查的信念,无论如何也不检查了。若又有这个念头出现,我就随它去,难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了。然后做一些我平时生活该帮的事情。坚持151

杨永龙:嗯,对于念头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的去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茹惠:我要告诉自己我已经检查好多遍了,不可能再错了。若再错,那就是命中注定了。有时得用点宿命论来说服自己

杨永龙:你要改变你的问题,一开始肯定会出现非常不舒服甚至痛苦的,走出杂念困扰的这个过程与戒烟的过程是非常类似的,很多戒烟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刚开始戒烟的时候,那几天浑身都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其实这就是停止习惯后,惯性反弹的表现,而很多人没有把烟彻底戒掉,也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这种不舒服,还有就是害怕这种不舒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实际上你只要坚持住了,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去管和想这种不舒服,不久之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自然就消失了。

茹惠:嗯,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不舒服和难受是正常的,坐立难安也是正常的,我现在明白为什么老是改不过来,我从没坚持151天,坚持了一个月,又想到我又去核对

杨永龙:另外,你觉得要继续检查而让自己不舒服的时候,请你立刻使劲地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在内心里大声地暗示自己:我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我非常的自信!不停地反复暗示多次,并且要用心地去体会那种充满力量的感觉。一般而言,只需做要13分钟,你将体会到自己先前的不舒服或焦虑减轻了,内心里出现了一种非常振奋的感觉,这时你要立刻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茹惠:嗯,谢谢老师,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克制自己,我要做的结果是不再查了。这样坚持151天,我就能成功了,谢谢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