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沟通不好心里非常郁闷

标签:
个人成分学生人际交往尊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娅婷:杨老师您好,其实现在我挺紧张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聊起。
杨永龙:您好,你随便说,也就是你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娅婷:看来我习惯别人问我什么我就回答什么,缺少主动性啊!
杨永龙:先不要自我否定。
娅婷:我在百度上搜索关于心理疏导方面的文章时,发现了您的博客,然后上面有您的qq号,我就随即加上的,所以我也没准备好到底说什么?
杨永龙:聊天聊天,关键是聊。
娅婷:您从事什么职业啊?我能慢慢聊吗?
杨永龙:当然觉得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
杨永龙:做疏导的人,当然是老师了。
娅婷:您能帮我分析分析吗?我最近老觉得脑子里满满的,又空空的,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去想,什么事情也不想去做,和同事也没有共同的话题,不知道说什么,工作又不多,看着别人挺忙,自己挺闲,总是很郁闷。
杨永龙:有多长时间了。
娅婷:大概有一年了,断断续续4月份前在别的单位还比较忙,就是觉得很人交往太累了,现在比较闲了,觉得情况更严重了。
杨永龙:哦,这个断断续续的间隔大约有多长时间呢?
娅婷:基本上都是那种状态,就是偶尔心情会好一点,感觉特别压抑,自卑感也挺强,我总觉得自己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极其不相符。
杨永龙:嗯,比较忙的时候,如果心思都在工作上会怎么样呢?
娅婷:心思都在工作上会好很多,以前是办公室主任,和同事沟通不好,心里就会非常郁闷,如果工作上、沟通上遇上比较好的时候,心情会比较好点,如果交流工作上的事情好一点,如果交流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怎么觉得我什么都不懂呢?
杨永龙:你不觉得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了吗?
娅婷:总觉得别人比我要强很多,我忍受不了别人比我强,但是别人确实在某方面比我强,我不觉得对自己要求高啊!
杨永龙:我现在想问问你,你个人的成分是什么呢?
娅婷:职工。
杨永龙:难道不是学生?
娅婷:我大学毕业已经有6年了,我说话的方式像是学生吗?
杨永龙:我都当了二十五年的老师了,我的个人成分还是学生啊,就是国家主席胡锦涛,他的个人成分也是学生啊。
娅婷:您的意思是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成为学生一种心态?嗯,您说得对,如果这样的心态,可能遇到不懂得不会的就不会像我这样了。
杨永龙:过去我们在填写档案的时候有一栏目是“个人成分”,在这个栏目每个人所填写的都是学生,这说明了什么呢?
娅婷:抱着学习的心态,放低自己。
杨永龙:说明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生活与生存的知识,所以我们的一生都是学生。
娅婷:嗯。
杨永龙:既然是学生,那么有不懂的东西你说是不是非常正常的呢?
娅婷:嗯,是。
杨永龙:既然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以空归于零的心态来向他人学习和请教,你说是不是很正常呢?
娅婷:是,可是有时候我怕别人嘲笑。
杨永龙: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时候,我们还会怕什么吗,我是学生,我是来学习的。
娅婷:可是我在意别人对我的想法,我今天想问问如何才能和别人很好的沟通交流,我觉得我别人交流起来特别费力,有时候还特别敏感,很少去主动和别人聊天,也不知道到底聊什么,觉得聊天的话题实在太少了。
杨永龙:那你是不是一个倾向于性格内向的人呢?
娅婷:双重性格吧,有时候比较内向,有时候比较外向,有时候是看人,不过现在更多是内向,我觉得这和性格内向和外向关系并不是很大,有时候交谈起来比较敏感和紧张,我觉得不能很好发挥正常水平。
杨永龙:那你是不是对不太熟悉的人表现得比较内向呢?
娅婷:对,也不太对,我和同事也不能算是陌生啊。
杨永龙:那你认真考虑过你本来所具有的性格之上的特点了吗?没有认真的考虑过,有时候越陌生的人越表现的自如一些。
杨永龙:比如与人交谈容易紧张、敏感、不自在等等。
娅婷:不过这是以前的事了,现在好像看见谁都一样,可能就像上次您说的,没有把自己以空归于零的心态去交流。
杨永龙:嗯,既然你的本来所具有的性格是与人交谈容易紧张、敏感、不自在等等,那么我们就要接纳、接受和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与人交流的时候让紧张、敏感、不自在等等存在,而对其不管不顾不理不睬地说自己该说的话。
娅婷:可是有时候你说完话或者说错话,有一些素质差的人就会嘲笑你,所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我特别不爱说话,即使有百分百的把握也不愿意去说。
杨永龙:你也可以自我解嘲哦。
娅婷:不会呀。
杨永龙:其实有时候自我解嘲,说自己说不好话,真该死或真该打。
杨永龙:我曾经在比赛的时候做裁判,对一个队判错了,这个队的一个队员说“换裁判”,我回应说,好啊,换就换,人老了不中用了,结果把这个人弄笑了。
娅婷:比如说上次有基层单位打电话,我接的电话,他问我公章的事,我们是党办,本应该说行办统一刻制公章的,让我一紧张说成党办统一刻章,回头我们同事就笑我,我很是郁闷。您说的解嘲是说我应该挂了电话和同事说说我的糗事,让大家一笑了之。
杨永龙:是啊。
娅婷:我经常烦这样类似的错误,明明是这么想的,可是一说就说错了,气死人了,我是不是没有自己给自己解围的智慧啊?
杨永龙:有时候的确是会“说话了错”。
娅婷:您也说是有时候,可是我的“说话了错”的频率就比较高,有时候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为嘛总说错了话。
杨永龙:错了就错了,坦然承认自己错了,更说明你是活森森的可爱的人。
娅婷:嗯。
杨永龙:我们越是不当回事儿,说错话的机会就越少;越是当回事儿,越容易出错。
娅婷:就是,我上次看您的博客,发现有一篇是写一个人总想集中精神看书可是越是这样越事与愿违,总是走神,其实这样的情况前一段我也挺严重的,我也总想读一些书,可是就是不能集中精神,看完和没看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我读了您的博客采取了您说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别这么关注这件事情,说实话确实有效果,慢慢的能读进去一些,并且读书速度有所增长。
杨永龙:的确是这样的。
娅婷:是的,估计说话也是这样的怪圈吧,有时候解放自己别总看见自己的犯得错误,也许跳出了,您说是吗?
杨永龙:是的,越是想表现自己的完美,越容易出现差错。
娅婷:您说的没错。
杨永龙:越是抱着出错的的心理,却越不易出错。
娅婷:如果您和别人聊天,遇到您对于并不熟悉聊天的话题,您紧张吗?您如何应对呢?
杨永龙:就像在人前写字手抖的人,我们专门在别人的面前去表现自己手抖,反而不手抖了。我也会紧张,我会告诉对方自己有点紧张,请见谅。
娅婷:这是因为给自己要求放低了,并且有准备并接受自己出错,心态平和了,反而不会出错了,是吗?
杨永龙:是的。
娅婷:谢谢您帮我解决问题。……。杨老师,您好!上次和您聊完之后,我犹如拨开云雾见太阳,豁然开朗。以空归于零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学习,让自己认识到学生的身份,让我受益匪浅。最近我又为一件事我又想不清楚,想请您给我指点一下。我觉得我和别人交流起来特别累,压力也特别大。有时候说话想的和说的往往背道而行,有时候不敢说实话,有时候不想说话,有些人不愿意和他们多说话,一说话就迎合别人的想法。也许这和我长这么大一直听家里人的话,父母太强势有关系。我很讨厌我自己这样,真的非常讨厌。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圆滑”,我不知道要不要改正这个缺点,也不知道如何来改正,老师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说实话我不是特别“圆滑”的人,有时候我更多选择沉默。
杨永龙: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活森森的人,在别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是缺点都让它展现出来,你觉得会怎么样呢?真实的自我在别人面前展现了出来,我们是不是会变得自然自如了呢?
娅婷:您说的对,如果真实表现自我,会自然很多,但是如果真实表达了想法,很有可能得罪某些人,我从小就是特在乎父母想法的人,现在发展到也特别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所以我怕得罪人。
杨永龙:不要以我为尺度来要求他人。我们每个人的遗传特质、灵魂的追求,以及成长的环境都是独特的,这就造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行为方式和独特的人格,如果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方的行为、性格与自己不同,那么就会因小失大阻碍我们情商的发展和完善,为将来成大业而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说话习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及爱好”来理解他人,用宽厚、大气量、不计较小得失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出现了问题多看自己的不足,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他人。
要认识与他人结交的大气量是在成就自己。在目前的经济型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好应付的人打交道,这种打交道的最后获利者一定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与这种类型的人往来时就会在心理和情绪上有所改变,交往自然也就会顺畅起来。我们常说“种瓜得瓜”,佛家常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反映在人际交往之上就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对待他人,他人也会以同样的心理和行为来看待你。所以我说聪明人首要的是敞开胸怀,广交朋友,善于和自己人格、气质和行为不同的人想处。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从现在起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习惯及爱好,在为人处事上求同存异,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才能进退自如的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人际关系中,适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即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相互间用冷漠和敌意对待对方,只会进一步把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地位之上,而如果尝试以德报怨,以温和与友好来对待对方的“排斥”, “排斥”你的人就会逐渐感受到你的善意,坚冰就会逐渐融化,你们之间也就更容易建立一种遇到问题“对事不对人”的健康人际关系。
人的外在言行举止就像一面镜子,它会真真实实的反映出每一寸的真实自我,你对别人与环境的态度所反映的是你起初的个性,别人对你的反应是你对他们的态度,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其实就是你对自己和他人态度的一种反射。所以,要想别人对你好以及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一定首先要对别人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以及行为。
当你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做了令她高兴的事了吗?我能为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呢?当你这样想问题和付诸行动的时候,对方就会感受到被喜欢或被爱的感觉,那么他们也就会把更多地喜欢或爱回馈给你!我们常常所迷惑或迷茫的是经常想着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你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会无缘无故的喜欢或爱你吗?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或爱,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脚放进他人的鞋子里,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尝试一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喜好和活法,只要不影响别人,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大可不必太在意,所以我们要顺其自然,摆正自己的位置,运用①调整你的观念,学会换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这有助于克服你对对方的厌恶情绪。②要求自己多看别人所具有的优点,尽量全部列出来,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在发生可喜的改变。③降低你对朋友选择的要求,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你不可能让你认识的每个人都符合你选择朋友的要求。
娅婷:谢谢老师,我先好好看看,好好理解理解……。老师,我准备把您和我说的话,写上几遍,背下来,仔细的体会和品味。我觉得太有道理了!不仅说了我们不同的原因,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隐藏在我身上的一些缺点,并且还教会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改变自己心态和行为。谢谢您,我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