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喜欢自己不喜欢的科目

(2016-08-21 07:24:43)
标签:

教育

不喜欢

科目

发狠

实际行动

分类: 教育学习

慧园:您好,老师!如何喜欢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并且让它提高成绩

杨永龙:其实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因为考试所以我们是必须要学的

慧园:,可是我觉得我学不进,没有兴趣,怎么办啊?老师?

杨永龙:学习“狠”为先,如果你不够“狠”,你就无法坚持学习下去。怎样才算是“狠”呢?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计划用坚如磐石般的恒心和毅力完成之,对所有影响自己的东东任凭它存在而不管不顾,用的实际行动来坚持学习、坚持完成任务!如果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是心无旁骛的坚持学习!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继续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只要你用学习的行动和男子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那么那些影响你的东东就会自觉无趣而退缩了,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一定要取得竞争成功的力量。顺着这股力量坚持下去,那么你就一定会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慧园:老师,我想努力的学,可是成绩不是非常理想……

杨永龙:这是你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以及没有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缘故

慧园: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去发现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老师,怎么办?

杨永龙:要想学习成绩提高,那么就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指紧抓课本,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这是学习的关键。第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外乎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就是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得、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复习也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第三,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夯实基础,节省时间,提高成绩。假设你把以上三点真正落到了实处,那么在未来肯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你到我的博客去好好学习一下《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慧园:老师,如果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懂怎么办?

杨永龙:在课前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得、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

慧园:不懂课前还有老师上课讲的

杨永龙:你不用实际行动做好课前预习,当然就听不懂老师所讲的了

慧园:我课前预习了,但老师讲的还是不太懂

杨永龙:那课后是不是积极向老师请教了呢

慧园:没有

杨永龙:对啊,有了问题是需要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的

慧园:可是我不喜欢老师,我也不喜欢有些课程

杨永龙:这不是你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学业要考试,必须要学的

慧园:我失去了对这课程的兴趣

杨永龙:我问你,如果我说自己失去了走路/乘车/骑自行车回家的兴趣,那么我们就不回家了吗

慧园:不是

杨永龙:那怎么办呢,是不是要运用我上面所说的“发狠”呢

慧园:,可是也许要很久吧

杨永龙: 所谓发狠,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下定决心不以风雨、心情、日常琐事等为中断的理由,而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我出生于农村,在我们那儿有这样一句俗话——男子不发狠,一辈子捞着两条棍(乞讨的打狗棍子、挺不起腰杆子而支撑的棍子)!女人不发狠一辈子离不开娘家的门(依赖依靠吃嗟来之食)!这就是说对学习和生活不发很努力,不坚持用实际的苦功夫去行动,那么就会不困难吓倒。黄虹宾曾撰联说: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就是说二月杏花正艳,八月桂子飘香,有物香艳若此,自然媚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我们读书时,灯花鸡鸣,催我苦读。当激励自己以睡半夜起五更的上进精神去求知、做事,方能与二月杏花八月桂之动人相得益彰。所以只要“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功夫下到了,那么等待我们的肯定就是“二月杏花八月桂”。

慧园: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