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了怎么可以把心静下来?
(2016-08-01 10:25:46)
标签:
教育高考高三静下心来暴露问题 |
分类: 高考指导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过完几天的暑假生活我就要补课,就要成为一名高三的学生了。 我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也谈恋爱),可我对我的成绩不满意,我问老师我的不足,老师告诉我心静不下来,而且学的很累,我想我高三了怎么可以把心静下来?怎么可以学得不那么累?怎么可以合理安排高三的时间?
这位同学:
您好!关于你所问的“高三了怎么可以把心静下来?”首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在上一次考试的总成绩的基础上增加30—50分,然后把这增加的分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到具体的学科之中,这样就形成了各科学习的具体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回归课本的学习行动计划,按部就班坚持用意志和毅力来完成计划——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说白了就是只要我们付出了切实努力,就不要去考虑自己要收获什么,也不要害怕让别人失望;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逐渐走向我们并与我们相拥。
至于你问“怎么可以学得不那么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紧抓学习的关键——课本,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这是学习的关键。其次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外乎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就是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得、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复习也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最后,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我们要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夯实基础,节省时间,提高成绩。如果你把以上三点真正落到了实处,那么在高考中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你问我“怎么可以合理安排高三的时间?”因为我不知道你个人的具体情况,所以也就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不过我可以给你介绍一种制定作息时间的方法——五步推导法: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做作业、睡眠、吃饭、体育锻炼、……;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课、……;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性质相异的课程间插或者两种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间插学习);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而且让自己精力充沛的作息时间表为止。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请问对于自己学习上的一些很浪费时间的科目我怎么对待?(1)比如我喜欢对一些事情追根究底,如写语文阅读,我不紧要把题目写了,答案对了,我还喜欢把答题目的规律方法找一找,可这种做题太浪费时间,一个小时就写一篇阅读!(2)再比如我一考试做英语阅读很紧张,单词就全不记得,每次考完英语我都不知怎么考的,心里没底,而且我对我们英语老师有仇恨心理,我要不喜欢英语老师我连她的课我都不想上,上她课我觉得很折磨人。(3)我分析过一张英语试卷,我做的最差的是阅读,四十分的阅读我只能得三十分,很想提高,有什么方法? (4)我有恋旧的情,对于走了的老师忘不了,新来的老师我有抵触心里,总把她与刚走的老师相比,总接受不了她,我们英语老师就是一个例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5)我每次把自己的目标定了,可达不到我就责备自己,自己压力很大,其实就觉得付出得有回报,可我发现我收获太少,付出太多。这种心理怎么会事?
这位同学:
您好!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是学习的必需,而不是浪费时间。学习是讲求分析、总结和归纳的,如果失去了分析、总结和归纳,那么就不会真正把知识掌握和拓展运用好知识。有些人之所以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家,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之中发现和思考出来的。由此来看,你的这种做法不仅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掌握真知提升自己学识水平的必由之路。
对于你“一考试做英语阅读很紧张,单词就全不记得,每次考完英语我都不知怎么考的,心里没底,……一张英语试卷,我做的最差的是阅读,四十分的阅读我只能得三十分”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过分讲究英语学习的技术和技巧,而对学习内容不愿意下真功夫;只顾往前赶来追求速度和效率,而不注意复习和巩固,犹如猴子掰包谷;不能自控自制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学习;不知道自己的弱项在什么地方,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默默阅读和背单词,而不去坚持每天朗读课文等等,关于以上问题你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来进行针对性地解决。
关于学好英语给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请你参考:
①精读课文,精确掌握每一课的所有单词的用法,多读(每天坚持读一篇英语课文40~60分钟,争取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把高中所学过的每篇课文反复读而至三遍)多背课文以及短小优美地道的文章。
②平时注意分析句子结构,对于一个英语句子,要分析其所以然,学习英语要多阅读、多听、多悟、多思,不能有口无心泛泛而读,这样就能找到英语语言的规律。
③反复循环,做到有效记忆。
④抓住课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点,多问老师、同学,多做课外辅导资料。
⑤每天坚持读英语课文40~60分钟,只要把高一到高三的课文全部读熟读精了,那么你的英语成绩也就自然而然上来了。
相信以上方法对你学好英语是十分有效的,只要你每天坚持读40~60分钟的英语课文,并把它坚持到高高考的这一天,相信在将来的高考中肯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
对于“我对我们英语老师有仇恨心理,我要不喜欢英语老师我连她的课我都不想上,上她课我觉得很折磨人”的问题,建议你到我的博客好好的读一读《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赌气等于自毁前途》。
关于恋旧心理的问题,有这种心理表现很正常,不过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在恋旧当中自己得到了什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就会把我们自己引向此时此刻的把握之中去,进而积极创造属于自己此时此刻的学习生活之中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参加适当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关于你“每次把自己的目标定了,可达不到我就责备自己,自己压力很大,其实就觉得付出得有回报,可我发现我收获太少,付出太多”,这主要在于你所制定的是不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如果是制定了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上次的考试总成绩是500分,那么下次就设定增加30-50分,然后把这个成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到各科,这样就有了一个不是怎么太高的目标,实现起来也就比较容易,自然也就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反之就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在这里我把马拉松世界冠军山田本一的故事附上供你借鉴参考: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把我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点睛: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目标应该远大,才能激发你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山田本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远大目标的好方法,那就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分步实现大目标。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不容易,实现目标更难。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上,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杨老师:
您好!请问老师我们马上高三了!在这一轮二轮三轮的复习中,我该怎么去有效的复习,怎么去面对这一年的高三生涯,调整自己的心情?
这位同学:
您好!对于高三的第一轮复习,我给你的建议是紧抓课本,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有意识、有规律及时的做好复习。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这就是说高考的试题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头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所以进入高三就要抛弃练习册、课本解读、习题集之类的东西,从第一轮复习一开始起就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过——课前预习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复习也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和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除了这三个环节以外,还需要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理顺曾经缠在鸡脖子上的乱麻,能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节省时间,提高成绩。
要知道考试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这就是说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就看我们是否吃透了课本。所以对你来说紧紧抓住课本,弄清、弄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以及认真做完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说: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
另外我们需要对高三阶段的各种考试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高三各种考试的目的是暴露问题,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也就是说我们全面了解自己,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如果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我们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这是因为我们在高三的考试中把问题都出完了,高考场上怎么还能有问题出现呢?所以高三各种考试出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在下面的有效时间内进行针对性地复习,而且还有利于我们高考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情来对待这次出现的问题,并以切实的行动将其弥补之。
绝大多数学校高三的考试都会排名次,要排名次就会有前后的起伏或波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具有的心态是“要跟自己比,莫与他人攀”,也就是审视自己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进而达到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同时拿出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题,重新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查找自己出问题的地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弄明白,不留知识死角。这样其实就是进一步抓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当然通过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我们在高考之中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
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我们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模拟考试时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无害,而且还对提高高考成绩更加有利,这是因为某次考试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们的知识“盲点”,只要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把它扎实有效的弥补之,这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高考,而且还会避免高考中会因此而失分;如果我们平时追求排名,而且次次都有好的成绩,有时候很可能是考试的题目恰好漏过了我们的“盲点”。这样的模拟考试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失去了暴露问题的意义,同时还会增长我们的盲目乐观情绪,而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针对性地复习策略,就很有可能在高考中吃亏。所以面对高三考试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在终点冲刺的这段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疑难杂症”的关键点,并为自己集中突击和解决考试中所暴露薄弱环节,使我们在高考前妥善解决它们,这样我们就会在高考中把握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