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

(2015-03-20 06:50:42)
标签:

老师

自己

心理疏导

活人

心理问题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小苏老师:杨老师你好我想跟你咨询一下。如果觉得活的很没有意思,而且这种感觉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该怎么办?

杨永龙:哦,最近一段时间你是不是很清闲呢

小苏老师:啊,是的,自从上班,而且当觉得上班也没甚么奔头,就有这感觉了。我现在很羡慕学生,他们的状态我没有

杨永龙:你上班多长时间了

小苏老师:一年半了

杨永龙:主要是做什么工作呢

小苏老师:做心理老师,一周也就四节课。刚来时我很认真,一周课也比现在多,但是发现这都没有太大价值时,我就开始这样了有人在的时候还好些,当回我住的地方,一个人的时候,更能体会这一点

杨永龙:哦,你是不是觉得把人的心理都掌握了呢

小苏老师:没有啊,我对心理没啥水平。我自己觉得自身心态很不健康

杨永龙:你说的“发现这都没有太大价值”,我以为你把所有人的心理都掌握了

小苏老师:我是觉得我工作没意思整个人非常消极

杨永龙:你不觉得教育的全部都在于抓住人的心理,进而进行诱导和培育吗

小苏老师:是的,你说的很对

杨永龙:我从92年开始学心理学同时开始对学生进行疏导,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我觉得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差得很远,所以我抱着学习和拓展自己知识和技能的心态来为他人做义务心理疏导,当我成功地疏导了一个人,我就觉得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又进了一点,所以我觉得就很快乐

小苏老师:我一开始也抱着极大地热情和投入,自己也用心理技术成功疏导过学生,但是我们学校不是个好学校,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学生也很少。我就慢慢放弃了继续前进的努力

杨永龙:我一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学校就根本没有这档子事,直到2007年我们学校才开始有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那个时候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重视不重视

小苏老师:其实我对这个也很感兴趣,觉得特别神奇。我还积极制作课件,想拓展学生知识面。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因为这个与某老师发生过冲突,有的老师劝我,你费力不讨好,大家都是这么混过来的。你表现特别,人缘就会很不好,还会得罪人。结果我第一年特别努力,而后就基本懈怠了

杨永龙:所以在这里我需要给你说的是:活人为自己,活人是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而活的。

小苏老师:杨老师,我现在怎么会是这个状态?

杨永龙:记得当年也是由于我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有些老师就觉得这是与他们过意不去,所以就有意无意的制造一些障碍或麻烦,当时我就认为活人是为自己的,我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妨碍别人什么,所以我坚持继续做了下来

小苏老师:你的意思是说,我的思维习惯有问题没事吗?遇到障碍,就容易退缩?

杨永龙:你现在的状态是因为你找不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了,也开始浑浑噩噩的随风漂流了,所以也就出现了如此的状态

小苏老师:是啊!!而且我还知道,学习心理的技术课程要花很多钱的,而不能只靠自学。另外,学生的行为问题,我一直无法解决。而我只面向初一学生,人太少了,感觉没有什么资源

杨永龙:现在你最需要的就是静下心来考虑自己最喜欢做什么,然后对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设置一个目标计划,当你根据这个目标计划全身心的投入时,那么愉悦和快乐也就自然而然的回到你身上来了

小苏老师:我就是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始终受压抑着,不能使自己的能量得以释放,整天无所事事。我一直想考研,虽然自己都快30岁了,年龄已经不是优势,但是这是我一直的遗憾。但是专业的事情我有很定不下来

杨永龙:其实一开始我做心理疏导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资源,更多的是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后来我在学心理学的同时发现,人文哲学、历史典籍、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书籍,对我做心理疏导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所以我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这些著作

小苏老师:我也不知道要不要想这个事情。周围的人都觉得我不应该再考虑这个事情了。那你真是为了它投入很多精力值得佩服

杨永龙:因为做心理疏导是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我做起来就自然愉悦和快乐

小苏老师:恩,我以前也有你这种感觉所以我打算转向考研,不知自己这个决定对不对

杨永龙:后来我试着在比较大的网站做心理疏导的版主,慢慢有了一些案例,随后又在新浪爱问知识人试着解答心理方面的问题,最后就有了今天更多的疏导资源

小苏老师:哦你是这样开发资源的啊!如果你也有问题无法解决时,又是怎么办的?

杨永龙:考研当然是可以的,不过你想做哪一方面的研究生呢其实在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和调整自己方方面面的问题心理界有这样一句话“助人自助”,一方面是帮助别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帮助别人来不断调整和调节自己的心态

小苏老师:我以前是学教育学的,但是可惜当时对它不感兴趣。所以当时考研时跨专业跨校考的,我也没能考上。如今考虑过社会学或人类学,但是要考统计学的知识,我没学过高数,可能不好考。但是人家招收跨专业的学生恩,我认识到这一点。另外求助者自助。如果求助者本身不改变的话,外界也无法改变他。我认识到这一点

杨永龙:是啊

小苏老师:其实在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和调整自己方方面面的问题。你这段话说的很好,也许在我考的过程中我就拥有了一些充实但是专业的事情,我一直很头疼

杨永龙:考不考研究生这主要看自己的意向,但是我们活人的目的和意义是发现自己是谁

小苏老师:恩,你说的对。我也再想过考教育学,因为自己毕竟毕业好几年了,已经没有那种状态了。我再考怕考不上。所以我又开始考虑教育学了,只是我本科时不喜欢它,我怕研究生时也不喜欢它

杨永龙:发现我们拥有什么养的潜能,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等等,这都是我们在活人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和发现的

小苏老师:可我不能再等待、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了

杨永龙:当然这个活人的过程当然包括工作、学习等方面了既然你一心要考研,那么就找好自己的专业方向哪怕是考不上,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这当然也是进一步了解和发现自己的一个过程

小苏老师:哦。其实对于什么专业,我也是不太懂,只想找个好考的,能上去读,使自己摆脱这种状态

杨永龙:所以解决你目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你的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下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话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小苏老师:那我应该尽早找到这个目标,并进行着手了

杨永龙:是啊,你最需要的就是确立一个明确目标

小苏老师:另外,我身边人都要么结婚,要么生孩子了。我家里人都在催我,但是我觉得自己目前应该做考研的事情。而且我觉得结婚生孩子也没有什么意思。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有没有问题

杨永龙: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就是结了婚也是可以考研的哦,我身边有好几个就是结婚以后去读研的

小苏老师:只是我对于婚姻的事情,始终不敢涉及,不知道为啥可能是源于对于自己、他人的不信任

杨永龙:从你现在所考虑的考研的情况来看,并不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出发的,而是看什么好考就考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到时候你还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惑之中的

小苏老师:,杨老师,你是说考研一定还得考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吗?只是我现在的状态,怕自己考不上没有学过的专业了

杨永龙:是啊,要不然读研的时候就会觉得如同嚼蜡

小苏老师:我不知道我本科不喜欢教育学,是因为什么。可能觉得很空,没意思,就没学进去。如果读一个全新的专业,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去喜欢

杨永龙:其实你做心理老师其实是很好的,假设你把这个看作是发现和发展自己一个途径的话,那么做出计划努力去追求,说不一定会在这个方面大有作为的

小苏老师:会吗?我不太相信我自己

杨永龙:当然会了

小苏老师:我觉得人不能只生存在一个环境中

杨永龙:别人为什么踩你,显然是你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当你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那么别人也就很难踩到你了人人都是花心的,所以你“觉得人不能只生存在一个环境中”也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但是在一个环境之中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和发现之后,然后再换一个环境,那么同样是变换环境哦

小苏老师:那你的意思,好像对于当心理老师你更支持我啊

杨永龙:你好好思考一下我与你的聊天内容,相信你会做出适合于自己发展和提升的抉择的这不是我支持你不支持你的问题,而是你一开始参加工作之后的行为表现,我觉得你是比较喜欢这个行业的

小苏老师:杨老师,能不能做心理老师与考研两不误啊?

杨永龙:当然是可以的哦

小苏老师:如果我有活下去的动力,我就会有积极地热情做任何事

杨永龙:时间像海绵,只要我们善于挤,肯定会有更多的时间的

小苏老师:那么人的那种深深地孤独感,对岁月流逝的痛惜感,还会有吗

杨永龙:当你积极投身于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之中的时候,自然到时候你会快活地说我活的很快乐和过得很充实,我没白来世界上一趟

小苏老师:杨老师,我现在跟你聊聊天之后感觉好多了。没有那么深的抑郁情绪,以及总想着自杀的情绪了谢谢你!衷心的感谢你杨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现在情绪的转变,算是您成功的几成?

杨永龙:100%

小苏老师:啊??那如果我没做到,又回到先前那种状态了,那您还敢说这个数字吗?

杨永龙:因为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100%,所以对于您来说您也是我的100%

小苏老师:谢谢您,这是您在含着对我的希望在里面。由衷的感激您

杨永龙:不客气

小苏老师:能做心理咨询师,确实是于人于己都是幸福的事啊

杨永龙:是啊,很欣赏您能这样看更希望您为真正发现自己是谁而不断的努力

小苏老师:杨老师,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遇到事情了,总是爱往消极的方面去想呢?而不像您能挖掘更多的积极因素

杨永龙:呵呵,在消极情绪的控制之下,绝大多数人都会想消极的方向考虑,当然有时我也会哦,这就是我们人为什么是最喜欢聚居的动物了群居是为了互利互助哦

小苏老师:所以,有烦恼了,找个人倾诉倾诉,真是很有帮助!而且人好像都有这样一个特点,能够善于帮助别人,理解别人,对于自己好像很茫然。也许这就是当局者迷吧!谢谢杨老师,我明白怎么去做了,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