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和大姑姐们相处好
(2015-02-24 07:34:36)
标签:
情感自己人际交往他们别人 |
分类: 婚姻家庭生活 |
杨老师:
您好!祝您周末愉快,想请教您一个关于家庭方面的问题。
我刚刚结婚不久,跟老公相处都还比较开心,以及我的公公婆婆等都还好,但是我老公有四个姐姐,个个都比较强势的,这一点我老公小的时候也领略过了,感觉自己很没有空间,所以老公十几岁的时候离开这个让他窒息的家庭环境去了英国,现在这让我也有点难受。我是一个自由惯了的人,他的姐姐们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必须要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或者应该按他们的思想去做,要不就会给你脸色看,我感觉很压抑。举个例子说,他们每周家人都会去爬山,跑步等,然后中午一家人去喝茶,但那个周末因为冷,他们决定不去跑步了,我的身体不太好前段时间一直没运动,所以我跟老公还是决定去运动,回来就赶不及同他们一起喝茶,于是打电话告知他们我们不去喝茶了,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就摆脸色给我看了,觉得是因为我他弟弟才没有去喝茶,我感觉很难受。这么小的事情也一定要按他们的想法去做,感觉自己一点空间和自由都没有,我们不是经常这样不跟他们活动,而是这么一次因为赶不急而没有去的,况且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们也是需要有我们自己的两人空间的……老公的三姐最近在生病,我的婆婆有时候不知道要煮什么菜给她吃,前段时间我去煮了两餐给她吃,当然是我认为对她的病有帮助的,然后我还把家里的豆浆机拿过去给她用,让她去打些东西吃,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饮食口味跟他们香港的不同,那天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故意旁敲侧击地问他弟弟平时吃什么菜,说我我炒的菜不好吃,还有用了一段时间的豆浆机又说那豆浆机太吵了声音很大,我听了一肚子火,我好心好意对她却换来这个这个,这让我很讨厌她,我炒菜好不好吃,你弟吃的习惯就好,我好心做饭给你吃你居然这样对我,虽然那天没有立刻发火,但回来心理不舒服跟我老公吵了一架,我觉得他们家的姐姐很难相处,每次要去他们家,我一想起这件事我就不开心,以及很害怕去他家了。
杨老师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自己的心态?您认为我该怎么做呢?这是我们还没有跟他们一起生活,要是一起生活我想矛盾更多……真头疼。
这位朋友:
您好!首先我觉得你想拥有自己和丈夫独立的生活空间,这是没有错的。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独立的,也是有属于自己独立和自由的生活空间的,所以我认为你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求是没有错的。既然是没有错的,那么你就需要和你的丈夫协商和探讨怎么才能过属于自己独特的、让你们双方幸福、快乐和愉悦生活方式。一旦你与丈夫协商和探讨好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且能带来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就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告诉姑姐,将退出双休日的在一起的各种活动。这样一来你们有了自己所主宰的生活,同时也有了属于你们自己的生活空间,那么你压抑和头疼的心态也就随之会得到调整。
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活人是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而活的;我的生活我做主。这就是说自己的生活方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自己手中所掌握的生活方式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和快乐服务的。这是不是说就不顾及他人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否定的答案并不是说要失去自我而遵从别人,而是在不失去自我,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前提之下,用另外的关心、关怀、尊重他们的方式来与他们交往。亲戚是需要走动的,但并不是经常在一起的走动,也不是做什么事情都顺着他们的意愿才算是走动,而是逢年过节去看望一下,对外甥给予关心,这就足够了。至于去看望你的婆婆,你们完全可以利用大姑姐们不在的时间去,这样自然也就避免了矛盾和麻烦。
不知我以上所谈是否对你有所启发,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很感谢您的指导,读了您的来信感觉自己的心态轻松了很多,也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些矛盾了,因为您的指导给了我正确的方向,谢谢您。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我有一事想请教您,关于我老公的发展的问题,因为我跟老公两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而难以抉择,所以想听听您的建议,我先生以前在英国读书,攻读光学方面的,已经有博士的学位,同时也在英国工作了多年,前年他回香港,并在大陆深圳找到了工作,现在做的是副总,管理技术研发方面的工作,但他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人才,做技术方面很擅长,他也很开心,但在管理方面就有点吃力,尤其是已经习惯了比较文明的西方国家来到我们这个整体文化和素养比较低的大陆,许多的不习惯,最主要的是工作性质发生了改变,又管技术转为大部分时间是管人,研究技术的人又通常对这个比较弱项,但感到欣慰的是他现在已经比刚来有了进步,他目前的公司管理也不是很好很规范的,所以他想在过完年之后重新找个外资企业的工作,所以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是选择他的强项专攻技术方面的,还是要转做管理方面的呢,比如像他现在的工作性质,管理技术方面的副总,我们两个都很矛盾,我有时想,如果做技术方面的工作他会比较开心,可能也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他的技术方面东西,许多的有成就的专才也是在其他方面比较弱的,但又有一个想法,就是他要更好的发展,就最好在专的基础上做到博,如果以他现在的技术,再攻破管理方面的瓶颈,那么他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所以我们难以抉择,杨老师,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我的想法有哪些方面的错误?同时我老公因为有点不适应不喜欢我们大陆的文化,和整体社会素养不高的环境,所以他想回香港工作,而我则认为我们大陆虽然现在在这方面还有所不足,但这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而且我们国家以前由抄袭代加工,现在政府很重视和支持我们的自主研发,现在正需要他这种研发性的人才,所以我觉得他能呆在大陆突破这个障碍以后的机会会多很多。杨老师您怎么看呢?期待您的指导。
祝您:新年快乐,龙马精神!
这位朋友:
您好!《孟子·告子上》有一篇文章叫做《鱼我所欲也》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意思是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事情,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照此做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从这段文章,我想你的先生要从自己的的角度出发,因为活人是为自己的,活人的最高目标是幸福和快乐。从幸福和快乐这个最高目标出发,相信你们会做出属于自己最佳的抉择的。
杨老师:
你好,周末愉快!我需要您的帮助,我知道自己存在一些心理方面问题,但我却无法解救自己,这令我很痛苦,我现在基本对这个世界的人没有什么兴趣,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是只知道拿锄头的老实的农民,可能还会经常受到他人的欺负,因此,我从小告诉自己人要强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当然我的父母在我的一生之中也不能帮我什么忙,因为在我心中,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从很小的时候读书开始,我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来面对和解决,包括我在工作之后走到今天,一路我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挫折,回顾这一生,我好像没有在我人生的那个阶段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过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我人生的路上,只有我自己孤独的一个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表姐夫跟表姐说可以帮我介绍个男朋友,但他们希望收取8万块钱的介绍费,因为当时我快三十岁的人了婚姻还没有着落,那一刻我的心仿佛痛到极点,感觉这个世界好冷,回想这一路我时常会自己偷偷地一个人哭,好像在我的世界很少看到过太阳,哪怕来自家人的,直到遇到我的老公,我才感到一丝温暖,在家人要收取介绍费的那一刻,我仿佛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本质,没有其他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是要求人办事我一定会给他一定的利益,因为在我的心里没有人会是不图回报地去帮你的,而我对于这个世界也感觉到很厌倦和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感到冷漠,某人的接近我会下意识的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我感到他们一定在我身上是有所求的,是想得到某种利益的,当然现在生活稍稍好转,而有些亲人的热情也确实是为了来索求某些东西,对于这些人我一直保持一定的距离,谨慎他们所谓的帮助,也从内心感到厌恶和不想跟他们发生任何的关系,我的这种心理也让我感觉很痛苦,有时候会对生活失去任何的兴趣,我不知道如何来处理,不知道如何来面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家人,我始终放不下和做不到原谅他们.杨老师我该如何是好?
这位朋友:
您好!你的这种心理表现是设防心理,比如,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或担心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全,或总是怕对自己有企图等等,就是设防心理的具体体现。设防心理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保持的一种对他人的戒备心理,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有意或无意采取措施的设防行为就是设防心理。你“在我的心里没有人会是不图回报地去帮你的……感到他们一定在我身上是有所求的,是想得到某种利益的……从内心感到厌恶和不想跟他们发生任何的关系”,其实就是过度设防的心理表现。适度的设防心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帮你分辨真伪、优劣以及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等等,所以我们提倡在社交过程中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过度的设防心理又会在社交过程中产生负面作用,它会使周围人对你产生心理距离而敬而远之,从而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在交往中一点不设防是很难适应社会的,但是,我们还应坚信毕竟好人在社会上占据绝大多数,只要我们以信任、尊重和爱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他人,相信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
另外我要给你说的是,做好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对自己所遇到的每个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以及所有的亲戚在内)真诚友善尊重有礼貌,在别人的背后绝口不说别人的长短,做事认真,心细,善解人意,洒扫搽抹提水倒茶手勤脚快,别人的求助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就给予满足,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勤于学习,张口说别人的优点,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样去做,这样的人才吃得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是在我们能力以及掌控范围之内的,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把它们做精做好,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活人都是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的,每个人所能主宰把握和掌控的只有自己,别人对我们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我们是管不了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管。其实我们只管把自己所能掌控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做到做好,这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别人怎么对待那是他们的事儿,只要我们把自己所能掌控的做到做好了,那么就持一种“看得上就交往看不上就拉倒”的心态。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做“日久见人心”,那你坚持把自己所能掌控主宰和把握的做好了,那么久而久之是不是就有了好人缘好关系了呢?我们对别人礼仪周全,我们不在别人后面议论别人的长短、我们手勤脚快、我们善于倾听,听到的话我们们这里为止,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有了好人缘好关系了。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我们只做好自己所能把握掌控和主宰的,别人怎么样与我无关,一直的坚持这样做下来了,该来的就必然来到了。每个人也都是在为自己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而活的,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把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做到,那么剩下的就是活真实的自己,活独一无二的自己,根本无须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真实、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就具有着独一无二的活法。别人看着自然,自己活的别扭是一种;自己活的自然,别人看着别扭又是一种。在这个世界上,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享受生命,不羡慕别人,不卑贱自己,按自己的天性过能让自己快乐开心的日子,避免拖着生命往前走,这是我们人生最好的选择;习惯于无人欣赏,不把自己活给别人看,这是人生的智慧;本性中存点不可理喻之处,心中不过份在意时代以及他人的脸色,这样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趣味。不强求、不追悔、凡事试着顺其自然。任何事只要我们尽力了、用心了,那么就让它一切随其自然吧,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而是用心去欣赏自己努力的过程,那才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