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突破负面自证预言的藩篱

(2014-07-08 06:24:55)
标签:

情感

健康

黑色

自己

毛病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尊敬的杨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毛病”: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先定结论,然后再找证据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我明明知道心里预先定下的结论是盲目的无根据的,可还是努力找证据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事后,回头想一想,觉得自己太奇怪了。自始至终都是错的,而且自己知道这样的“先结论后论证”的思维方式错误的,甚至是导致自己总活在“为自己狡辩”的状态中。而且,自己不自觉的就会跟别人唱反调,总喜欢否定别人的说法,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吧:有两只笔,白色和黑色。用哪个好?如果我脑子里随即闪现一个“黑色好”之后,下一步,我就很想客观的找证据辨别“黑色到底好不好?”可是我脑子里在找证据的时候,就总是看到那些只有利于“黑色好”的证据,比如会想到“黑色是高贵的象征,更大气”“黑色更能代表男人,更适合自己”等等。

我的本意是想客观的辨别“黑色到底好不好?”,可实际分析起来,不自觉的就总是维护那最初的脑子里闪过的“黑色好”,而几乎不去看黑色的缺点。

明明就是自己脑子不加思索得出的虚假结论,为什么还能这么奇怪的去为自己狡辩?我真心想要的,明明是客观的分析它,可为什么总是这么重的主观偏向之?

我觉得这毛病,有可能跟我学生时代的“做选择题”的习惯有关。学生时代,学习总是很浮躁,不扎实,所以做选择题的时候,最喜欢用“排除法”,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状态:猜这个题选A,然后努力的排除BCD选项,从而达到A选项正确的目的。也许,自己有些小聪明吧,这样的排除法,正确率比较高。这个因为偷懒而产生的畸形的做题方法,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时代。我想,也许这个习惯导致了我现在的行为和思考方式的畸形吧?

我很高兴自己能意识的这个问题。可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这毛病。这毛病,深深影响我的判断力。有时都怕自己慢慢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只能向杨老师求助啦,打扰到您,实在是抱歉。盼回复。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这位朋友:

您好!关于你的这个很奇怪的“毛病”,其实在心理学上叫做“自证预言”,它是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例如若你自认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在心理学上“自证预言”的存在,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被动地任凭环境和非理性的影响和摆布,而是积极而主动地根据自己的期望以及良好的发展方向,作出相应的思想以及行为的反应,进而使期望得以实现。

对于我们活人来讲,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幸福、愉悦和快乐,自然我们更多的是渴望好的事情发生。当我们渴望某一件好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思维以及心理就会去积极寻找符合好的事情所发生的期望的正面信息,而这些正面的信息又会诱发我们找寻更多的正面信息,这样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乐观和充满自信,行为上也变得更积极,这就大大地提升了我们成功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向不好的方向看待一件事,越是担心不好的事情要发生,那么我们就会更加留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不利的信息越多,我们心情越加沉重、焦虑和不安,行动也就会更加消极、被动或过度保护自己,自然就会更容易诱发不好的事情发生。

所以对于你来说,这不是什么不良的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没有什么畸形,要说改变的话,那么就多向好的方向去看,这就足够了。

不知以上所谈是否对你有所帮助,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尊敬的杨老师:

您好!回信已收到。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的回信。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互联网上,有您这样一位导师,真是广大网民的一大幸事。您,就是“天使”!

真心的祝福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网络世界中的一名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